|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才资源是创新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东北三省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生态优化等,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但与此同时,培养难留人亦难,留住人才绞尽脑汁,由于现有创新平台凝聚人才作用不突出、人才发展环境生态等原因,成熟高端人才外流形势十分严峻。
东北人才“出走”逐年攀高
东北的高端人才,尤其是学科领军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年龄相对偏大。院士年龄多在80岁左右,高端人才队伍发展缺乏后劲。据统计,2014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高校到省外创业和工作的生源毕业生数量约为25.17万人,年均流出5.03万人。考入省外高校的,仅有14%回省就业。辽宁一所双一流高校2016年至2019年研究生就业地域流向,留辽比例分别为24.94%、22.22%、18.69%、16%,逐年降低。
东北三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及第三产业增长缓慢,缺少优厚待遇的吸引,高层次人才引进柔性政策不灵活等,导致引才乏力,成熟人才纷纷“出走”,成为困扰东北当前经济持续发展和东北振兴战略的主要问题之一。
引才和留人待遇方面,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不用说跟北上广深的差距,跟中西部地区都有三到五倍差距。”一些“万人计划”专家介绍,国外一个教授流动,在收入方面最多有20%差距,而现在东北地区和其他省份人才待遇、实验平台和团队的支持等差距越来越大。有大学教授表示,中西部高校来抢人,安家费四五百万,年薪百余万,还有个人所得税补贴。
创新平台、优化环境才是留人良策
人才迈出的脚步无法阻挡,创新平台、优化环境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之策。
布局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增强对人才的吸附力。辽宁省科技厅人才与自然基金处处长刘佳、黑龙江省科技厅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处处长曲海全等人建议,加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进一步申请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重点科研创新平台,对东北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给予支持。
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相关科教工作者期盼,继续对高层次人才在职称评审、创业支持、优待医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强化人才安居保障服务。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激励和吸引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吉林省长春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杨小兵建议,进一步开展高端科技人才柔性引进示范试点,探索更为灵活的“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可依托重大科研创新平台、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高科技企业等,引导更多行业领军龙头企业,甚至一些跨国企业来东北设立研究与开发中心,提升创新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同时加快构建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人才链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