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3|回复: 0

别把孩子的“抑郁”当“叛逆”

发表于 2020-9-17 12:19: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青春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在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男孩、女孩均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如身高、体重增加,体型也越来越像成人;几乎同时第二性征出现,比如男孩出现喉结发育、声带变宽而出现的“变声”、遗精等,女孩出现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等。
  青春期心理方面也有变化,比如性意识觉醒,更关注个人形象及异性对自己的看法;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所发展,开始独立思考问题;自我意识增强,觉得自己“长大了”,想自己做主,不想再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管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了。
  其实,“叛逆”并不一定是青春期的必然结果。如果家长能及时意识到孩子的变化,恰当地调节亲子关系,可能会帮助孩子比较平稳地度过青春期。如果仍存在“叛逆”,且感觉有些“超乎寻常”,一定要想到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比如错把“抑郁”当“叛逆”。
  但“叛逆”实际并不同于“抑郁”。“叛逆”的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不听话,但整体上情绪是平稳的,精力充沛,愿意和同龄人交往,对生活有兴趣,对未来有打算。“叛逆”总体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没有明显影响。而抑郁症的孩子整体情绪低落,不开心或者常无故心烦,发脾气;精力下降,常觉得累;兴趣、乐趣下降,以前喜欢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兴趣,得不到什么乐趣,甚至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悲观厌世,伤害自己,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学习。家长一定要警惕。
  “叛逆”还有其他可能,比如“焦虑症”“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等。当然,孩子也可能同时具有“叛逆”和情绪及行为问题。总之,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青春期“叛逆”。
  当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请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怎么了。请先给孩子一个机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与孩子一起讨论,到底怎么了。家长一定要建立切合实际的预期,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北京儿童医院 闫俊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