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06|回复: 0

斗气式“硬币赔偿”该有法律制约措施

发表于 2020-9-17 19:21: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m_43ecccb1d7495d00f22ca7f6c089739b.jpg

黎青/绘

  四川资中女子张某从一家医学美容公司离职后,通过劳动仲裁,获得共计6000多元的补偿金。9月14日,她应约前往劳动仲裁部门领取补偿金时,公司方面却用三轮车拖来两桶硬币。她称,对方拉来的都是一角的硬币,还让
  她“一角一角地数”,因此认为公司这一行为涉嫌侮辱。(9月16日《成都商报》)
  又见“硬币赔偿”,每一枚硬币上都写着获赔一方的尴尬和无奈,都写着赔偿方的情绪甚至恶意。这家医学美容公司的会计承认“给得很不痛快”,而审视近年来发生的“硬币赔偿”案例,几乎都能从赔偿方的态度或行为中读到斗气的因素。
  尽管硬币支付也是一种法定支付方式,但这种赔偿支付“最差解”却并不符合情理,也不符合民众的日常支付惯例。笔者注意到,发生“硬币赔偿”的相关纠纷大都经过诉讼或仲裁程序,相关当事人大都是被判决或裁决硬性确定了给付义务,原本,当事人是不情愿承担赔偿(或补偿)给付义务的。“硬币支付”是之前不情愿情绪的一种延续,也有对判决或裁决软抗拒的成分,多多少少都给诉讼或仲裁的执行程序添了堵。
  斗气式“硬币赔偿”降低了执行效率,容易刺激受赔一方当事人的情绪,容易引发新的执行纠纷,甚至有可能让执行程序陷入停滞状态,不利于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不利于营造依法执行、高效执行的法律环境。所以,对斗气式“硬币赔偿”该有法律制约措施。实际上,在国外就已经出现了硬币有限使用和赔偿的法案及案例。英国《硬币法案1971》规定,只有在单次交易不超过20便士时,才允许使用1便士或2便士的硬币。5便士或10便士只能用来支付最高5英镑的物品;20便士或50便士,最高只能用来支付10镑的物品。
  立法部门、司法部门可以借鉴这一经验,通过修法或出台司法解释,对诉讼或仲裁执行程序中的给付方式进行限制,排除一定给付数额标准之上的硬币给付选择或较小面额纸币支付选择,从而保障给付便利,提升执行效率。而在当前法律语境下,一方当事人可以在诉求中明确要求对方当事人选择大额支付、转账支付、数字支付等便捷支付方式,规避硬币支付、较小面额纸币支付等方式,而法院、仲裁机构可以参照日常支付惯例支持当事人的诉求,维护当事人的权益,维护执行公信力。 (李英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