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金穗助力扶贫》。王 菲绘
| 如果把文学比作浩瀚的天空,典型形象就如灿烂的星座;如果把文学视为连绵的山峦,典型形象就如座座高峰。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
在每个文学发展阶段,“新人”都是典型形象的重要类型之一,以突出的美学价值留存在一代代读者的记忆中。当代文学只有创造出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具有时代精神特质的新人形象,才能真正发时代之先声、燃前进之灯火,承担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使命。
塑造新人是文学的使命
文学意义上的“新人”是时代精神的人格化。“新人”之“新”不仅包括自然时序的内涵,而且具备以社会发展史为依托的价值判断。“新人”是历史变革和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和推动者,也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创新的担当者和引领者,代表着改变现状的实践力量,有着得风气之先的敏锐心灵,又有敢为天下先的蓬勃朝气,最深刻也最生动地反映出历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精神面貌。正因如此,当我们回望历史,眼前总会浮现一个个鲜活的文学形象;当我们品读文学,总能在新人形象中感受历史的脚步、时代的脉搏。时代和新人是如此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至于人们常用新人形象标记一段岁月或一个群体:合作化运动中的“梁生宝”、改革年代中的“乔厂长”、知识分子“陆文婷”、奋斗青年“孙少平”,都是如此。
积极回应时代课题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总是充满现实感。创造新人形象的过程,是文学介入时代、反映生活的过程,也是文学对社会进步发挥“实质性功能”的过程。正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文学以一个个富有时代气息的生动形象,让人们在希冀中感动,在苦难中不屈,迎着光亮勉力前行。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刘心武、路遥、蒋子龙、陈忠实、铁凝,几乎所有的优秀作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完美地回答了时代问卷,和他们创造出的典型形象一起为历史所铭记。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波澜壮阔的伟大画卷徐徐展开,传统的社会领域、行业和群体在自我革新中发生深刻嬗变,新的读者群体渐次涌现,酝酿和抒发属于自己的文学趣味和美学诉求。当下中国经过数十年经济高速增长,正迎来经济发展动力的历史性更替,促使人们重新感知社会发展节奏,调整生活状态和心态;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时空观念和情感世界;人民不断提高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促使文艺求新求变,受众的分众化审美需求日趋明显。这些正是文学塑造时代新人的土壤。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文学其实是一种精神性保持和流转的功能。”形象是文学的语言。文学创造新人的过程,本质上是时代精神寻找形象载体的过程。这就要求作家既从本质上、总体上把握时代主题和发展趋向,在变动不居的社会现象中描摹普遍性的人类情感;又要洞悉社会肌理,深入了解分众化、行业化、碎片化的生活。不管是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海外维和官兵,还是网络工程师、天使投资人、网购配送员、职业电竞员,每一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只有关注和刻画具体而生动的“这一个”,新人形象才拥有时代气息和生活质感,才能与读者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当下文学对时代新人的塑造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从作家自身的方面看,有的心态浮躁,失去了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耐心观察,又缺乏深入扎根生活的勇气和实践,对新生事物感到陌生隔阂,流连在浅薄地反映生活的皮相,醉心于一时的喧哗热闹;有的为了抢占题材,急于求成,故意制造话题,却导致人物扁平,缺乏真实感。这些都是亟待改变和扭转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