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1|回复: 0

(国庆特别节目之战争)《解读抗美援朝战争》:重要事件解读

发表于 2010-10-22 20:41: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朝鲜南北军事分界线(三八线)的由来
1945年8月,苏联对日本宣战,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并越过中苏边境,进入朝鲜半岛,其势锐不可挡,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
美国政府面对朝鲜半岛形势的急剧变化,顿感手足无措。根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达成的协议,日本投降后,朝鲜必须置于苏、美、中、英四国共同托管之下。然而,四国对朝鲜托管问题尚未达成具体办法。8月,日本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美国距朝鲜最近的地面部队尚在600英里以外的冲绳岛。因此,美国政府企图通过外交途径,使疾速推进的苏联红军停滞下来。
8月10日,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在朝接受日本投降问题。助理国务卿邓恩提出:美国军队接受日本投降的区域应尽可能向北移。国防部长马歇尔的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认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抢在苏军进入朝鲜南部地区之前向北部更远的地区推进会更有困难。于是陆军助理部长让迪安·腊斯克和查尔斯·博尼斯蒂尔上校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分界线。迪安·腊克斯上校和查尔斯·博尼斯蒂尔上校受命后,经查看地图和分析研究,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实施方案”。建议以横穿朝鲜半岛中部的北纬三十八度线作为美苏两军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即用这条线将朝鲜一分为二,美军接受三八线以南的日军投降,苏军接受三八线以北的日军投降。这个建议迅速得到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同意,并被总统杜鲁门批准。
8月15日,杜鲁门给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发去密电,通报了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有关接受日军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该命令内容之一就是以三十八度线作为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受降区域的分界线。16日,斯大林复电杜鲁门,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在朝鲜受降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只提出略加修改的意见。9月2日,麦克阿瑟在日本东京湾密苏里战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的提议略加修改,命令中说:“驻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主义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从此,这条三十八度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等地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被明确规定下来,简称“三八线”。在朝鲜,这条线斜穿半岛,长约300公里,隔断了南北,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崇山峻岭,穿过18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和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这条线作为军事分界线的划定,为朝鲜内战的爆发及引发多国部队参加的侵朝战争埋下了祸根。
朝鲜内战是如何爆发的?
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国。1910年8月,朝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朝鲜人民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直到1945年8月才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挣脱出来。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及击败日本后如何处置日本的问题,并于12月1日签署了《开罗宣言》,决定:在相当期间内,使朝鲜自由独立。日本投降后,朝鲜以“三八线”为界被分成南北两部分。美苏两军分别占领南北朝鲜,并按照各自的意识形态对所占地区施加影响,推行各自的政策,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
1945年12月,美、英、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朝鲜问题莫斯科协定》,主要内容是:美苏占领军司令部代表组成联合委员会,同朝鲜各政党和社会组织协商,组成朝鲜临时政府。1946年3月20日,美苏联合委员会在汉城成立,并开始讨论允许哪些组织参加咨商组织朝鲜临时政府,经过24轮会谈,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1947年5月21日,美苏联合委员会在汉城重开会议,由于双方无法消除分歧,该委员会于10月18日停止工作。从此,美苏两国开始各自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和寻找合适的代理人。
然而,美国率先违反同盟国关于朝鲜自由、独立及成立统一的朝鲜政府的协议,在南朝鲜支持成立政府。1947年11月14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美国提出的关于朝鲜问题的议案,决定设立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派驻朝鲜监督全朝鲜的选举,然后成立全国政府。1948年3月29日至5月10日,美国占领军出动几万名军警强行在南朝鲜进行了普选,并由被选出的198名议员组成国民议会。5月31日,国民议会推举李承晚担任议长,7月17日公布宪法,20日李承晚当选为总统。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
在南朝鲜宣布成立大韩民国之后,朝鲜北方亦采取了相应的行动。1948年6月29日至7月5日,平壤召开各政党及社会团体会议,决定在8月进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选举,然后建立统一的朝鲜政府。8月25日,朝鲜北方进行了最高人民会议议员的选举,共选出572名议员。9月2日至10日,最高人民会议通过了宪法。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金日成当选为首相。
从此,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各自为政、互相对立的政府。之后,两个政府围绕着国家的统一展开了尖锐的斗争。从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鲜南北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共发生2000多起纠纷。这种武装冲突不断升级,终于于1950年6月25日大规模的内战在“三八线”上爆发了。

美国是怎样出兵干涉朝鲜内政的?
在美国出兵干涉之后,朝鲜战争由国内战争转化为以反对外来干涉为主的反侵略战争。
朝鲜内战刚刚爆发,美国政府就连续召开会议,作出了一系列军事干涉朝鲜内战事务的决定。朝鲜内战爆发的当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召开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官员参加的会议,讨论朝鲜局势与对策。会上,美国的决策者们认为,朝鲜人民军的背后有苏联的支持和指使,朝鲜内战是“柏林事件更大规模的重演”,美国必须予以反击,才能“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杜鲁门当即批准增加对南朝鲜的军事援助,同时命令三军参谋长做好参战的准备。
1950年6月26日,杜鲁门发布命令,令其驻远东的空、海军参战,支援南朝鲜李承晚军队作战。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入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并令其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入侵中国领土台湾。同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的原则,以“紧急援助”南朝鲜为名,为其侵朝搜罗军队。29日,杜鲁门召开有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三军参谋长、财政部长及中央情报局长参加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批准国防部长约翰逊的建议,取消对海、空军不得越过“三八线”的限制,并投入美军地面部队的辅助部队。杜鲁门随即签署命令,授权美国远东驻军司令官麦克阿瑟在朝鲜使用地面部队,目标是保障金山港口、飞机场和交通设施,准许动用海军和空军在远东的全部力量打击“三八线”以北的一切军事目标。30日,麦克阿瑟从南朝鲜战场前线视察回来后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称南朝鲜部队已“完全丧失了反击能力”,目前能够坚守汉城以南战线的唯一希望是“在朝鲜作战区域投入美国地面部队”。经杜鲁门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下达命令,取消限制使用美国地面部队的规定,授权麦克阿瑟可以使用他所指挥的陆军投入朝鲜战争。当日,麦克阿瑟通过在日本的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向第24师下达了出动命令。该师第21团第1营作为先遣队首先入朝,7月1日到达釜山,2日到达大田车站,5日在乌山与朝鲜人民军首次交战。6日,沃克被任命为驻朝鲜美军总司令。之后,美军侵朝地面部队陆续到达朝鲜,参加侵朝战争。
美国海、空军及地面部队投入战斗,并逐步升级,最终全面卷入朝鲜战争。美国武装入侵别国,干涉他国内政,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侵略行动。

美国军队仁川登陆
仁川,是朝鲜半岛中部西海岸的一个港口,位于汉城西南40公里处,是朝鲜半岛东西最狭窄的“蜂腰部位”。
1950年6月29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亲赴朝鲜战场巡视后,决定凭借美国海军和空军的绝对优势,首先阻止北朝鲜人民军的南进,然后从其背后实施登陆,切断其补给线,南北夹击人民军。随后,麦克阿瑟命令有关登陆作战专家制定了名为“烙铁计划”的登陆作战方案,初步确定仁川等三个可供选择登陆地点。
麦克阿瑟最终选择了仁川。1950年8月12日,他决定实施“烙铁计划”中的“100-B计划”(即仁川登陆计划),并将第1陆战师、第7师和南朝鲜军队的一部定为登陆部队,明确规定,其进攻目标为“仁川至汉城地区”。中共中央一直密切关注着朝鲜战局。当朝鲜人民军与敌胶着于釜山防线时,毛泽东就预见到美军有在人民军侧后登陆的可能,并提醒朝鲜政府注意防范。但朝鲜领导人并未采取防范措施,防守仁川的人民军只有1000人,防守汉城的5000人。
正是由于判断人民军不会在仁川进行充分的防御准备,麦克阿瑟才为其计划的可行性找到了理由。假如人民军预先有准备,仁川登陆很可能遭到惨败。
8月2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了麦克阿瑟仁川登陆计划。30日,麦克阿瑟下达了实施仁川登陆的作战命令。
9月15日,“联合国军”实施仁川登陆,麦克阿瑟登上旗舰“麦金利山”号亲自督战。参加仁川登陆部队主要有新组建的第10军(由美第1陆战师、第7师、特种兵旅、南朝鲜军第17团和陆战团及其他辅助部队组成)和美国第七舰队等,共7万余人,260余艘舰艇,并且得到美国远东空军500架飞机的空中掩护。15日凌晨5时,美军舰炮和飞机对仁川港外的月尾岛实施猛烈炮击和轰炸。6时,美军第1陆战师占领月尾岛。下午,当潮水重新上涨时,第1陆战师在仁川港南北两翼突击上岸。他们使用梯子爬上陡岸,或用坦克登陆艇撞破堤岸上陆。当晚,大约1.8万美军登上了仁川港,并建立起滩头阵地。16日,美军未遇到多大抵抗就攻占了仁川市。麦克阿瑟命令登陆部队分兵两路,一路直奔金浦机场和汉城,一路南下水原切断人民军的退路。同时命令在釜山的第8集团军出击,向北进攻,夹击人民军。
9月21日,美军一部在金浦东北渡过汉江后,沿开城公路进攻汉城西侧;另一路到达汉江南岸的永登浦,从南面威胁汉城。28日,美军攻占汉城。在釜山的美第8集团军突破人民军防线,向北进攻。
仁川登陆,使朝鲜战局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战场形势急剧逆转,人民军腹背受敌,被迫转入战略退却。

中央军委为什么要组建东北边防军?
1950年夏,中共中央领导人冷静地分析了美国武装侵略朝鲜的新形势,认为朝鲜战局已趋复杂化,美国侵略者很可能继续扩大战争,甚至攻击中国东北地区。为了保卫中国东北边防,不能不采取防范措施,预作准备,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托,于7月7日和10日,两次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以及林彪、肖华、肖劲光、刘亚楼、杨立三、李涛、许光达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中央军委根据两次会议的讨论,于13日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确定:
(一)抽调第13兵团(第38军、39军、40军),第42军,炮兵第1师、2师、8师和一定数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战车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这些部队最迟于8月5日前抵达指定地点,完成集结。
(二)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
(三)以15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组成第13兵团领导机关,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沛然(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23日,毛泽东批准周恩来、聂荣臻的报告,在粟裕(因病不能到职)、肖劲光(任刚组建的海军司令员,工作离不开)、肖华(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均不能到职的情况下,东北边防军归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指挥,并统由东北军区供应,李聚奎改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边防军的训练工作由第13兵团统一组织,并先后任命洪学智、韩先楚为第13兵团副司令员,赖传珠离职养病,由邓华兼任兵团政治委员。
8月上旬,第38军和第39军由河南、第40军由广东进至东北边境地区,完成集结任务。之后,军委又调第50军及部分高炮部队、工兵部队编入边防军。至此,边防军各部已全部到达指定位置。2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有各总部和各军兵种主要领导参加的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会议,决定加速特种兵建设,增编飞行团、战车旅、高炮团及队属炮兵,强调边防军要加紧训练,务必在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待命出动。
3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东北边防军建设计划会议,决定东北边防军以11个军(36个师)60万人作三线配置:以第13兵团(含第42军)为第一线,第9兵团为第二线,第19兵团为第三线。并预定第一线部队出动后,第二线部队北上至第一线部队原驻地,第三线部队移至第二线部队原驻地,边继续训练,边准备参战。
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在东北边境地区预先集结部队,是战略上的明智之举,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争取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组成的?
1950年10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应朝鲜劳动党、政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根据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命令指出:
“(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辖13兵团及所属之38军、39军、40军、42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1师、2师、8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三)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动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五)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即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基础。
“(六)必须深刻地估计各种可能遇到和必须会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为了健全和完善志愿军领导机构,配备主要领导干部,中共中央于10月25日致电第13兵团党委:“(一)为了适应目前伟大战斗任务的需要,13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应即改组为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二)彭德怀同志为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前已通知),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四同志均为副司令员,邓华、朴一禹同志均兼副政治委员,解方同志为参谋长,政治部、后勤部及其他机构的负责同志均照旧负责;(三)党委组织亦照原名单加入彭、朴二同志,以彭德怀同志为书记,邓华、朴一禹同志为副书记。”至此,志愿军领导机构健全,主要领导干部配齐,待命赴朝参战。

抗美援朝纪念日为什么是10月25日?
志愿军赴朝鲜后的首战,是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于1950年10月25日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南朝鲜军步兵第6师第2团前卫加强第3营进行的一次遭遇战。
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后,率部队分东西两路向鸭绿江冒进。10月25日,西路冒进最为突出的南朝鲜步兵第6师进占温井、桧木洞、古场一线,逼近占领温井以北高地的志愿军第40军部队。是日拂晓,在丰下洞至仓洞公路北侧宿营的118师前卫第354团发现南朝鲜第6师第2团第3营步兵连和炮兵中队组成的快速先遣队乘车由温井向北镇疾进,当即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力争相机歼敌。8时许,敌尖兵连进至第118指挥所附近,在行进中盲目射击,师指挥部果断定下歼敌此部的决心,师侦察连当即突然向敌反击,首先击毁敌部分车辆,堵塞前进道路。摩托化行军的敌前卫营在前方受阻的情况下,迅速跟进。上午10时许,南朝鲜第6师第2团第3营及一个炮兵中队全部进入志愿军第354团控制的两水洞至丰下洞地域。预先占领216高地的第354团第2营第4连也已切断敌之退路,割断了敌团主力与前卫营及炮兵中队的联系。第354团其余分队以拦头、斩腰的战法,先敌发起冲击,将南朝鲜军一分为三,分而歼之。随后118师第353团从354团右翼出击,配合354团战斗。南朝鲜军遭突然打击后,无力组织任何有效还击,当志愿军战士冲入南朝鲜军中时,南朝鲜军弹药未及开箱,火炮未及开架。志愿军战士高喊“缴枪不杀,宽待俘虏”,但南朝鲜军官兵听不懂,只顾往汽车底下钻。志愿军战士不得不把一些俘虏从汽车下拖出来。此役后,彭德怀知道这一情况,即通令全军学说几句英语和朝鲜语的喊话,争取多活捉俘虏。经约1小时的战斗,南朝鲜军一个营及一个炮兵中队,全数被歼。扼守216高地的第354团第2营,依托有利地形和简易工事,连续击退敌主力一个多营的10次进攻,保证了118师主力作战。
战斗至15时30分全部结束。此役毙伤俘敌470多人、俘美军顾问1人,缴获各种枪支16支、火炮12门、汽车38辆、战马3匹、报话机2部。战后毛泽东主席致电:“庆祝你们初战胜利。”
此役后,志愿军第118师、120师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从此,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以后这一天—1950年10月25日,便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中朝联合游击支队为什么没有深入南朝鲜开展游击战?
1951年3月,在京治病的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就防御作战问题,致电彭德怀,建议派小部队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4月4日,周恩来将此电报报呈毛泽东主席,同时,提出:“我也认为在目前朝鲜战争情况下,似可考虑派一两个中朝联合支队(每支队等于两千人以下的团)深入南朝鲜分散进行游击战”。“这种活动条件在南朝鲜是有的,而李奇微也不致因此就将大军南撤。”
1951年5月,中朝联合司令部发出指示,决定组建中朝联合游击支队深入到“三八线”以南开展游击活动。据此,志愿军抽调了一批军事、政治素质比较强的侦察骨干,组建了4个游击支队,即从第3、第9、第19兵团各抽调了一个中队,从原第13兵团各军合组一个游击中队。人民军组建了两个中队。中朝联合游击支队于6月份正式组成,辖6个中队,约2050人。中朝联合司令部任命志愿军第42军第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为司令员,第42军第125师副师长茹夫一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人民军派出2人分别任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7月以后,中朝联合游击支队在瓮津半岛之信川地区从事清剿匪特和担负海防任务,待机深入敌后。由于停战谈判开始后,朝鲜战场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朝联合游击支队没有进入南朝鲜开展游击战。1952年8月,中朝联合游击支队撤销。游击支队所辖的数个志愿军中队改编为志愿军司令部独立团。

全国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共捐献多少飞机?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要求全国各界爱国同胞,不分男女老少,都开展爱国的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运动,用新增加的收入的一部或全部,购买飞机、大炮等武器,捐献给志愿军。为了各界人民认捐的方便,通知还对各项武器的折价作了具体规定:一架战斗机折合人民币15万元,一辆坦克25万元,一门大炮9万元等等。
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投身于捐献武器运动,涌现出大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出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北京市石景山钢铁厂的职工,通过增加产量、拣废铁、捐奖金等办法,捐献了“石景山钢铁厂号”战斗机1架。甘肃玉门油矿的职工,在8天内用增产所得捐献“石油工人号”战斗机1架。湖南省湘潭县76岁的勤杂工谭楚云,每月只有8元的收入,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武器号召之日起,就做一个竹筒,上面钻一个小孔,每天工余挑三、五担水,把卖水的钱装进去,竹筒上写着“抗美援朝生产捐献·谭楚云记”字样。辽宁省彰武县一个小学的1200名小学生,利用放学后和假期内的闲暇时间,拣粮食、打柴禾、打柳条子积累了1200元钱全部捐献出来。四川省简阳县农民精心种植棉花,棉农们发起1斤棉捐献运动,在两个月内就完成了捐献两架“棉农号”战斗机的捐款。
1952年6月24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告捐献武器运动已经胜利结束。截至于1952年5月底,东北地区捐款6525.08万元,可购战斗机435架;华北地区捐款6795.06万元,可购战斗机453架;华东地区捐款21540.67万元,可购战斗机1436架;中南地区捐款13357.84万元,可购战斗890.5架;西南地区捐款4471.22万元,可购战斗机298架;西北地区捐款1365.41万元,可购战斗机91架;内蒙古捐款465万元,可购战斗机31架;其它地区和个人捐款1132.5万元,可购战斗机75.5架。总计全国各界人民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

志愿军从朝鲜全部撤军问题是如何提出的?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援助朝鲜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战,同时也是为了保卫中国国土的安全。朝鲜停战实现后,中国政府主动采取行动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和进一步缓和远东紧张局势。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与金日成首相商谈从朝鲜全部撤出志愿军的问题。他说:“鉴于朝鲜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朝鲜人民可以完全依据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内部事务。”12月,毛泽东批示同意周恩来同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商议提出的撤军方案:志愿军于1958年底以前全部撤完,分三批,每批各撤三分之一。
1958年2月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为了缓和朝鲜的紧张局势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美军和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应当同时撤出南北朝鲜。为此,在朝鲜派有军队的国家应当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把本国的军队立即撤出朝鲜。”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对朝鲜政府的声明表示赞同和支持,并表示:“为了打破在朝鲜问题上的僵局,并且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和缓和远东的紧张局势,中国政府认为,一切外国军队应该定期撤出朝鲜;中国政府准备就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出的问题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磋商。”
14日,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就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全部撤出问题,同以金日成首相为首的朝鲜政府代表团进行磋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在19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联合声明》中宣布:“中国政府本着一贯积极促进朝鲜问题和平解决的立场,除了在1958年2月7日的声明中完全支持朝鲜政府的各项建议外,现同朝鲜政府协商后,又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提出了主动撤出朝鲜的建议。20日,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完全同意中国政府的建议,并且决定在1958年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第一批将在1958年4月30日以前撤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这一决定表示同意,并且愿意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全部撤出朝鲜给予协助。”声明还指出:“从朝鲜全部撤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这一主动措施,再一次证明了中朝方面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诚意。现在正是严重考验美国和参加‘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的时刻。如果它们对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有丝毫的诚意,它就应同样从朝鲜全部撤出它们的军队。”

朝鲜政府和人民用哪些形式纪念志愿军的丰功伟绩?
1958年2月7日,朝鲜政府作出《关于永远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业绩和欢送他们从共和国北半部撤出的决定》。决定提出向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致由朝鲜人民签名的感谢信;于1958年10月10日以前在平壤市建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友谊塔”;彻底整修各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并采取永久保存、管理办法;将在战争中同中国人民志愿军结成深厚情意的黄海北道沙里垸市的中央大街命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街”;向参加朝鲜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官兵授予“祖国解放纪念章”;制作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建树的高尚业绩为内容的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八周年的1958年10月定为“朝中友好月”,举行各种盛大活动,高度赞扬志愿军的丰功伟绩;为保证做好欢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工作,朝鲜内阁成立“中央欢送委员会”,各道、市、郡均成立欢送委员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提供一切方便。
根据以上决定,朝鲜政府向志愿军官兵授予“祖国解放纪念章”,向志愿军全体人员和中国援朝工人授予“朝中友谊纪念章”。志愿军撤军期间,朝鲜中央和地方机关向志愿军赠送锦旗586面,朝鲜人民群众写给志愿军的感谢信28.6万封,充分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官兵的感激之情。
战后,朝鲜政府于平壤市所建的祖国解放胜利纪念馆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馆”占据重要位置。它通过大量的照片、文件、实物和沙盘全面反映了志愿军赴朝八年的光辉历程。
1959年10月25日,朝中友谊塔在平壤市建成,并于1984年进行了改建和扩建。改建后的朝中友谊塔占地12万平方米,塔高30米,塔身用1025块花岗石和大理石砌成,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日子10月25日。塔内圆形大厅中央的一座大理石上,安放着10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这10本由志愿军政治部送存的烈士名册记载着战斗英雄和团以上军官的名字,不足志愿军烈士总人数的百分之一。这10本烈士名册是孤本,朝鲜人民称为“朝鲜人民的国宝”。
战后,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土上修建了200多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墓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位于志愿军总部所在地桧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清川江南岸安州郡文峰上的1178烈士合葬墓;位于“三八线”开城北郊松岳山上的1.2万座烈士墓等等。每年10月25日,总有成千上万的朝鲜老人、青少年和人民军官兵来到这些地方,满怀深情地把亲手编扎的花圈和花束献给志愿军烈士。

来源: 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