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33|回复: 1

周学武 24年队长不是传说(附图)

发表于 2010-10-22 23:21: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哈齐客专随笔:

24年队长不是传说(附图)

金秋十月。大庆喇嘛甸镇。

笔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哈齐客专十五局四公司项目部。采访得知桥涵一队队长周学武今年已是连任队长第24个年头,且一家四口齐上阵建设哈齐客专的“线索”后,让笔者心中也顿生敬佩之情。                                 

“老周今年已是50岁的人啦,多年的积劳成疾患下的腰痛病时常复发,去年10月领导决定派他上哈齐客专,老周仍旧二话没说,从内蒙率领他的架子队迅速奔赴大庆喇嘛甸镇安营扎寨展开施工。在当时零下35°的冰天雪地里和年轻人一样,每天坚守工地坐镇指挥,为今年开春施工创造了先决条件其功不可没”。和老周从内蒙一道而来的现任项目经理曾照勇如是感叹对笔者说道。

对周学武笔者并不陌生也早有耳闻:七九年入伍的周学武于改工后的86年上任队长一职,先后参加了上海引水、排污工程,金温、阿博公路,株六、洛湛、南昆铁路等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在南昆铁路宋家营特大桥建设中,时任队长的周学武凭着个人魅力,以一个老党员的示范标杆率领青年突击队,一举拿下了深水围堰桥墩的技术难题,为宋家营特大桥获得铁道部优质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本人也荣获铁道部、中国铁建总公司先进生产个人。

据了解,哈齐客专是我国高寒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每年有效施工仅有六个月的黄金时间段。周学武所在的桥涵一队承担着大桥46个墩身、承台的艰巨任务。今年元月初,老周率领员工在冰天雪地打响了第一个试桩任务,为后续的墩身基础开挖提供了有效的施工技术参数。在项目部开展的“六比六创”“百日竞赛”活动中,九月份桥涵一队二工班又夺竞赛“流动红旗”并获得奖金3万元。

项目部办公室汪伟对笔者介绍说,老周先后工作的两个儿子,一个在桥涵三队一个在拌和站,这次全家四口有幸走到一起参加哈齐客专建设。今年中秋节,虽说一家四口近在迟尺却是各自为战,中秋节也没能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  

1020下午,晴朗的天气如人所愿,笔者如约来到桥涵一队为了这位铁道兵“出身”的老队长补照一张全家福,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老周一家四口多年的愿望。“大儿子周敦军在桥涵三队任技术主管忙着工地上,老二周敦杰拌合站操控室里更是离不开人,老伴中秋节要为全队百十号人的饮食操心操劳。”提及中秋节老周只是会心一笑了之。

下夜班的大儿子和老二也“奉命”来到了父母身边。从哥俩的言谈中更多的是孩子对父亲这些年不在身边的理解和体贴。

“连任24年队长其任职时间之久,在十五局干部队伍序列中可谓堪称老队长之最了”。今年26岁的大儿子周敦军搂着父亲的肩膀调侃着。

谈起往事,如过眼云烟,追述人生,他无怨无悔。老周话虽不多,却平平淡淡,句句朴实,让笔者敬佩有加。不知何时印象中的周学武依旧是保持了过去的那个队长原有的本色,依旧是保持了过去的那个队长同样的执着。

几天来,在笔者的再三催促下,眼前这位身材魁梧满脸黝黑的陕北汉子今天特意身着一身西服,携着年轻的老伴与两个儿子终于站到了一起。

“当下这里的冬季剩余时间已是屈指可数,各自都在忙着自己的事,以后时间还多着呢。”对此,老周显得心态坦然,话里却透出不想拖孩子们工作的后退。站在一旁的老伴对笔者的“上门服务”却连连点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啦!”

下午306分,周学武一家四口定格在他们亲手建造的桥墩面前。

眼前一座座桥墩拔地而起,冬日温暖的阳光写上了他们的笑脸。

这正是 周学武连任2 4年队长不是传说

喇嘛甸一家四口齐上阵哈齐客专


10月20日下午 周学武一家四口在桥墩前合影(小图).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20:06:52 | 查看全部
老师,此稿不适合在班组摄影通道投稿,班组摄影投稿每期都有主题,写作风格是现场特写,文字在百余字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