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贵州日报
9月28日,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丰岩组,王昭权左手握着弯拐木,右手挪动橡胶垫,将喂牛的草料驮向圈舍。
王昭权是一名靠双手走上致富路的“牛人”。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不能站立和行走,他只能靠双手往前爬。身体残疾没有让他丧失信心,他一个人养十几头牛,每年收入上万元。
两年前,王昭权主动向村里递交贫困户出列申请书。“只要不怕吃苦,什么事情都能干成,哪怕用双手爬,也要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王昭权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牛人”王昭权是铜仁市开展志智双扶的受益人之一。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是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铜仁始终坚持实施志智双扶举措,全力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鼓舞干劲斗志,激发脱贫致富“心”动力。
扶志激动力 补足精神短板
“我们不能等着政策扶持,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在沿河自治县甘溪镇罗汉果种植基地,张碧春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管护果园。
几年前,张碧春家因病致贫,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扶持让她有底气,干部帮扶激发她的动力,今年初,她主动找到帮扶干部,希望靠自己脱贫。
通过驻村干部鼓励和协助,张碧春家的两三亩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而她则成为一名产业工人,每月有一两千元收入。如今,张碧春已成功摘掉贫困帽,光荣退出贫困。
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铜仁市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制定部门、区(县)、镇、村(社区)帮扶任务“三张清单”,通过典型带动、新闻舆论推动、文艺力量催动“三面促动”,着力补齐精神短板,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通过典型带动,激发内生动力。在贫困村采取“四议两公开”形式,选树表彰5000余名致富之星、脱贫之星、自立之星、环境之星等群众身边脱贫攻坚模范人物,在“光荣榜”进行公布,让村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铜仁市还在市、县新闻媒体统一开设“决胜小康·奋斗有我”等专题专栏,由新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蹲点调研采访,真实记录脱贫攻坚一线的鲜活画面和生动场景,多角度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同时,聚焦未出列县深度贫困村,组织开展文艺巡演、文化重点培训、公益电影、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流动图书车进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六进”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内生动力。
育智增本领 提升“造血”机能
“给牲畜肌肉注射时,进针成45度往其耳朵下方2至3厘米处注射,动作一定要快要准……”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营街道芭蕉社区的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班,防疫员唐云青正在为村民讲解畜牧防疫要点。
该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龙跃洲听得津津有味。如今,在政策扶持下,他参加社区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20头牛和40只羊。
去年,龙跃洲养殖的两头猪在即将销售时突然病死了,让他痛心。如今,政府开办脱贫攻坚夜校班,邀请农业种植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授课,他积极报名,每期培训都来听课。
“养牛养羊市场好、成本低,但技术要求高。政府给我提供学习平台,当然要用心学习。”龙跃洲说,掌握技术,提升本领,靠养殖脱贫不成问题。
由于长期的贫困,铜仁一些农村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不高,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缺种植养殖及管理技术。为此,该市通过开办培训班、派驻技术员等方式,让群众提升技能,增强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