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崇山峻岭旁的公路转盘移置600多块石头建起人造石园,背负巨额债务打造出的“皇家园林”鲜有人问津,北方城市高速入口处照搬来造价过亿的南方“龙门”……奢中带奇的“变味”景观背后,是一些党员干部脱离实际、好大喜功的政绩冲动。
不久前,因为一则网络视频,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三都县委原书记梁嘉庚盲目举债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再次受到舆论关注。随后,黔南州政府回应并通报了相关问题、整改思路和进展情况。通报称,潘志立、梁嘉庚政绩观出现严重偏差,在缺乏调研、论证的情况下,急功近利,盲目融资举债用于毋敛古城、水司楼、赛马场等工程建设,地方债务规模过大、债务风险突出,有的工程最终成为烂尾工程。此外,二人还有其他违纪违法问题,最终均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围绕上述问题的一系列整改正在推进。
近年来,有关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报道引发不少关注,特别是其中一些工程出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却造价过亿、华而不实,甚至存在违纪违法问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盲目造景都有哪些表现?为何个别贫困地区热衷造景?如何从源头加强监督约束?
不顾财力盲目举债,选址“别有用心”,照搬照抄其他地区造景手法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在对河北省衡水市景县违规征税等问题进行督查时发现,该县为举办第四届衡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安排了景州塔景区提升项目、大运河景观廊带、董子文化小镇等11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超过2.63亿元,其中6个项目没有预算,拟通过申报专项债券或一般债券解决约1.45亿元。
修建景观亮化工程本不是坏事。符合地方实际、能展现地方特色、经过科学论证的景观亮化工程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但是,倘若超出地方财力搞建设,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盲目决策,甚至打着提升城市形象的幌子制造“显绩”,为个人升迁铺路,景观亮化工程就会变味,成为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像景县、独山县这样,明明财政收支紧张,却还要举债“提升城市形象”的例子并不鲜见。除了超越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盲目举债外,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还存在一些共同特点,比如选址“别有用心”。去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甘肃省榆中县在栖云北路与312国道交汇处、栖云北路入城口处建设两座高28米、宽145米的秦汉仿古城门、一座大型雕塑以及两个远离居住区的景观广场,平均造价达3425元/平方米。
再如,照搬照抄、盲目移植国外及其他地区的造景手法,最终建出的景观与当地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格格不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还提到,陕西省韩城市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的“龙门”景观脱离地方实际,照搬照抄南方地区造景手法,与北方城市地理环境和整体风貌极不协调。
在安徽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看来,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反映出明显的“秀”“大”“急”问题。“秀”就是热衷于“造亮点”“建门面”,华而不实、劳民伤财;“大”就是喜欢搞大动静、大场面、大拆建;“急”就是习惯搞“一阵风”“一刀切”,遇事“三板斧”,热度“三分钟”。
更令人诟病的是,兴建这些“秀”“大”“急”工程的同时,一些基本的民生问题却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陕西渭南的“秦东水乡”工程不顾当地自然生态实际,旱地造湖,破坏耕地2041.50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39.77亩,大量农民因此丧失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