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53|回复: 0

[图游天下] 【出境游】去津巴撒欢 你不可不知的“小”琴与“大”钞

发表于 2010-10-27 10:38: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导语】:我们都会感叹津巴布韦奇特的自然景观,其实他们的人文风情也是十分有趣的。你知道那里的“拇指钢琴”和“100万亿大钞”吗…
   【关键词】:津巴布韦旅游
1.jpg
“拇指钢琴”安比拉
  “拇指钢琴”安比拉
  在非洲旅行,常能听到节奏明快、音韵动人的音乐,恍惚之中,竟觉得黑人兄弟个个都是天生的歌唱者和演奏家,他们手持简单的乐器,如以兽皮和木头做的高脚杯鼓,以木片、竹管、葫芦做成的木琴,以干果壳填充干种子做成的沙克,还有就是以大约54片舌条状金属排列构成的安比拉琴,就能欢快地演奏出天籁般的音乐。在津巴布韦的每个夜晚,从远处传来的非洲音乐都成了我一场美梦的序曲。
  非洲黑人热爱音乐,是因为自古以来,他们的婚丧喜庆、传统祭典、宗教信仰、成年割皮礼、巫师治病、祈福求雨、工作娱乐都需要音乐伴奏,而那些口口相传的古老史诗也需要音乐传承下去。且歌且舞的仪式渐渐就化成了音符,流淌在他们的血脉里。他们几个人凑在一起,就能唱出我们职业合唱团训练多年才能唱出的丰富和声;我们要摔得鼻青脸肿才能跳得娴熟的街舞,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舒展一下筋骨而已。所以,有学者感慨,要探索非洲文化,从音乐入手是最佳的捷径。
  这次在津巴布韦,最让我惊叹的乐器是安比拉琴(Mbira),这种其貌不扬的简陋乐器,竟然有“拇指钢琴”的美称,真是令人大跌眼镜。更不可思议的是,用这样低成本的舌条状金属制作的“玩具琴”,居然能演奏出不同凡响的音乐。我在维多利亚瀑布镇的一家CD店,买了两盘安比拉琴音乐,那种荡气回肠的震撼,有现场演奏的神奇效果。
  安比拉琴是津巴布韦人最喜爱的乐器,听说由这种乐器所演奏出来的音乐不仅能够赶走病人身上的邪气,还能起到祈雨的作用。演奏的时候,只要两手拿着琴体,然后用两个大拇指弹奏,当拇指按下再放开时,钢片便会振动而发出乐音了。这让我想到摄影这门艺术,相机的高档或低档从来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永远是摄影家本身的审美与构图能力,也就是操纵相机的能力,数十年前的摄影家使用的相机很低档啊,然而他们传世的作品依然让我们望尘莫及。
  简陋的安比拉琴,放在天才的黑人艺术家手中,才能变成真正的“拇指钢琴”,在这一点上,我深信不疑。
2.jpg  
津巴布韦的“大钞”
  世界面额最大的纸币
  到了津巴布韦,我才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国家最奇异的景观不是维多利亚大瀑布,不是小巧的“拇指钢琴”,而是史无前例的100万亿元津元,这是世界最大面额的钱啊!在1的后面跟着14个零,而它的使用价值只能买到一块面包,如今连一块面包都买不到了,因为津巴布韦的“货币气球”到了100万亿元之后就破了。现在这个国家的流通货币是美元、南非兰特等,政府给自己的职员发工资也是发美元。作为国家主权象征的津元流通不到30年就退出历史舞台,真是罕见!
  我在津巴布韦旅行期间,目睹了这些过时津元的街头命运,一些小贩手上拿着一大叠津元(每张面额都在50万津元以上),“苦口婆心”地推销着它们,你或许没想到,他们“纠缠”多时只是为了换取游客手中的一二美元。如果时光倒流30年,第一代津元在各国货币中的风光程度堪比英镑,1美元只能兑换到0.68津元呢!用中国的俗话来感叹一下: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陪同我的当地导游说了两件他的亲身经历,很具有讽刺意味。去年他陪同两个西方游客去大津巴布韦遗址,行前在哈拉雷用300美元换了一大叠津元,3天后回到哈拉雷,当他想将没有用完的津元换回美元时,发现津元已经大幅贬值,让他损失了180美元。他说,这次遭遇还不能表现出津元的贬值速度之快。接着他讲了另一个故事:有一回他到超市买生活用品,进超市时100亿津元还能买一包奶粉,等他结账时只能买一块香皂了。他说,这样的金融动荡居然没有引起津巴布韦民众暴动,这已经是一个非洲奇迹了。
  在津巴布韦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儿总是超越人们的想像力。金融动荡追根溯源,始于2000年津巴布韦启动“快车道”土改计划,决定强行征用3041个白人农场,用于安置无地农民和独立战争时期的老战士,限令数千名白人农场主在45天内结束在其土地的耕作,并在接下来的45天内交出土地。这种“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没有换来丰收和财富,却让津巴布韦陷入经济困境之中。在西方国家对津巴布韦进行经济制裁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下,2008年的津巴布韦通货膨胀像“过山车”一样快捷。截止到2009年2月,其通货膨胀率达到百分之10亿的骇人程度,1美元居然可以兑换到250万亿津元。津巴布韦政府为了克服通货膨胀而不断发行高面额钞票,其“变脸”速度犹如一场儿戏。
3.jpg  
津巴布韦的5万元大钞
  2008年4月,发行面额为2500万和5000万的津元;
  2008年5月,发行面额为1亿、2.5亿、5亿、50亿元、250亿元、500亿元的津元;
  2008年7月,发行面额1000亿元的津币;
  2008年8月起,津巴布韦废除旧货币,按1:100亿实行新旧货币兑换,即相当于将现在货币面值删除10个零!
  只过去5个月,到了2008年12月,这10个零又加上去了,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又开始发行面额为10亿、50亿、100亿津元的新钞。
  2009年1月,发行面额为10万亿、20万亿、50万亿、100万亿的津元。
  2009年2月,津巴布韦再度启用新货币,又一次进行“清零”运动,在旧货币面值后去掉12个零。新货币1津元等于原来的1万亿津元。然而,这批新货币才开始流通,就宣告津元的寿终正寝。
  津巴布韦因为创纪录的通货膨胀率而频繁地“加零”和“清零”不断刷新着世界钞票面额的纪录而成为国际笑谈。中国商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