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3|回复: 3

10个要点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发展格局

发表于 2020-10-6 21:26: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具有怎样的新特点?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习之”栏目根据人民日报权威访谈整理了学习要点。
新发展阶段具有怎样的新特点?
首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新的特点。数量扩张为主的时期,可以“投”字当头,“增量扩张”为本。投钱、投人、投地、投项目,就会有新增产出并带来增长。质量提升时期,要“提”字当头,“存量提升”为本。投入的要点是提升质量,特别是提升存量生产能力的质量和生产要素的配置质量,还要决策怎么优化结构,如何转变方式,怎样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情形会复杂许多。
其次,进入科技“跟跑”“并跑”“领跑”并存并且“并跑”“领跑”分量不断加大的时期。过去我们以“跟跑”为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科技特别是产业技术水平。“跟跑”时无需自己定方向,加速跟上缩短差距就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跟跑”“并跑”“领跑”并重的时期,情况会发生很大改变。技术开发进入高度不确定状况,无人领航,无产业链条,市场需求不明,甚至不知是否有人跟随。我们只能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持之以恒,做出原创性的成果。同时,以企业为主体配置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创新的同时拓展市场和产业链。这是比以往更艰巨更复杂的科技任务。
第三,数字技术更加广泛深入应用。今后,我们要用数字技术治理经济治理社会,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各方面都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同时,要对数字技术进行治理,包括算法问题、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等。数字技术往往具有两面性,同一种应用,既能赋能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也能赋能各种侵害权益和逃避监管的行为。
第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必然带来全球各方面关系的持续调整。从经贸关系看,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关系,从互补关系为主转变为互补、合作与竞争并存。当下大国战略博弈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多点呈现,对这种局面的治理任务错综复杂,压力加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21:27:01 | 查看全部
“十四五”时期,如何化危为机,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从供给侧看,要牢牢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堵点。生产是经济循环的起点,持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是解决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所在。疫情冲击并没有改变供需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的事实。因此,我们要从供给侧发力,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充分发挥我国完备工业体系的优势,稳定制造业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壮大新动能,从而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

从需求侧看,要坚决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超大规模市场是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要将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就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类型主体的需求,打通阻碍其需求潜力激发的痛点和堵点。既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也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更要用好积极财政政策,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努力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21:27:19 | 查看全部
我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通过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通过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疏通供给和需求的传导机制,提高经济循环效率。

通过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放开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通过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畅通城乡循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通过探索扩大土地使用权入市用途,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过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市场潜力。

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扎根中国市场提供广阔平台,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外引内联”的纽带作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21:27:36 | 查看全部
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断点”应当如何畅通?

在生产上,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未来,我国制造业会逐步转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会更复杂、更高端。要让产业形成足够竞争力,需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等足够大的区域内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技术水平跃升。

在分配上,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是一个结构变迁的过程,有关部门应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必要支持。

在流通上,要进一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流通效率,让生产要素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流通、合理配置。

在消费上,则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和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