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6 21:28:41
|
查看全部
三
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对郭子仪的为臣、为将、为人之道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大雅君子,社稷纯臣”。
“社稷纯臣”,一个“纯”字,折射出郭子仪周遭险境重重。一个朝廷重臣,尽管屡遭暗算、构陷以及试探,他只能表现得很傻白甜,很“纯洁”,像一张白纸一样,效忠皇权,有死无二。
别人都在玩阴谋,他一大把年纪了,吃过的盐比别人吃过的米还多,却只能装傻卖乖,装“清纯”,否则就是身死家亡。
大历年间,郭子仪在灵州大破吐蕃军。就在此时,他父亲在长安的坟墓,却被人掘了。
长安政坛哄传,这是素来与郭子仪不和的宦官鱼朝恩指使的。郭子仪本人对此肯定也心知肚明。
他从前线入朝觐见唐代宗时,满朝文武忧惧异常,怕他因愤恨而发动兵变。但在金殿之上,他只是老泪纵横,跪拜在地,向皇帝报告说,臣常年统兵在外,不能约束士兵,军中必有不少挖掘别人祖坟的事情发生,因此上天才如此谴罚于我,并非哪个私人与臣有仇隙!
无论遭受再大的打击和羞辱,他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让皇帝放心最重要。
身为皇帝都忌惮的重臣,郭子仪“牺牲”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私密空间。
他的宅子是皇帝赏赐的,面积相当大,占了长安亲仁里四分之一。但郭子仪没有围蔽起来建私家别墅,而是打通开放,无论贩夫走卒,都能出入其间。连郭家女眷对镜梳妆,外人都能透过窗子看得一清二楚。
他的儿子们不愿意了,纷纷抱怨说,父亲贵为国家重臣,怎么一点儿也不尊重自己?让贵贱之人出入于家眷卧室之内,成何体统?古代贤臣如伊尹、霍光,也未曾如此吧?
无奈,郭子仪只好做儿子们的思想工作。他说,我们家有皇帝赏赐的良马五百匹,仆役上千人,如果高门深院,禁止闲人出入,别人说我们图谋逆反,我们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如前所述,皇帝给他加官晋爵,郭子仪基本都一再拒绝,但是皇帝给他美女钱财,郭子仪往往谢恩笑纳。他在私生活上,变得极为奢靡,开宴会就耗钱三四十万,会见客人,也要姬妾环伺在旁。这就是史家所说的,郭子仪“侈穷人欲”。
故事的最后,唐德宗即位,表面上尊郭子仪为“尚父”,给予至高荣誉,暗地里却将郭子仪的权力分解掉,授命多人分任。
这样,年逾八十的郭子仪就只成为一个象征。新皇帝再也不怕这个曾经位高权重的臣子,有什么深藏的不轨之心。
郭子仪曾对皇帝表忠心:“跋涉艰阻,出没死生,所仗惟天,以至今日。”那时候的唐代宗或许还将信将疑,如今的唐德宗已经可以深信不疑了。
建中二年(781年),在郭子仪85岁去世的时候,唐德宗为他罢朝五日,身后备极哀荣。他生于武则天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前后熬过七任皇帝。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多年,与皇帝们持续不断的无声之战,此时一起被埋葬了。
从此,一个功高不震主、君臣无嫌隙的郭子仪,被写进了历史。
(摘自《各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