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倪亚丽
和朋友吃饭,她惨兮兮地跟我说又被女儿“虐”了——本来约定好看一集动画片就睡觉,结果一集过后又要看一集,缠着她哭闹,最后只好让女儿看了。
父母的规矩不清,孩子就一定状况不断。我总结了一下,他一般会在三招之内打败大多数妈妈。
第一招,反复唠叨。标志性语言就是“妈妈,我要……”。不论我们说什么他就这一句话,简单粗暴,直指目标。他不烦,最后崩溃的是我们。
第二招,哭。哭得惊天动地,恨不得让全世界都能听到他的悲傷。如果你觉得他只是在哭,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观察,通过观察你的表情,决定是要加大音量还是就此停止。他用哭声来试探,很多妈妈听得心疼肝颤,赶紧投降,草草收场。
第三招,撒泼打滚。这招最为凶险,因为此时我们也已经火冒三丈了,这个时候最容易脑子一热,大手一挥,简单粗暴地把熊孩子给收拾了。但是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叛逆期的反叛行为会非常突出,而且还会从大人那里习得简单粗暴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招更不可取。
最近,我在培训儿子睡前自己洗脸、刷牙、洗脚,并且要在10分钟内做完。我把他领到钟表前面指给他看,现在是8点半,如果10分钟之内,也就是长针指到“8”之前完成,就讲3个睡前故事;过了“8”,就讲两个;过了“9”,就讲一个;过了“10”,一个都没有。孩子同意了。
第一天执行的时候,他不知控制时间,等全部完成,指针已超过了“8”。
每晚的3个睡前故事,是他很久以来养成的习惯,他无法接受突然变少了的事实。于是就亮出第一招——秒变“复读机”,一遍一遍地只对我说一句话:“妈妈我要听3个、妈妈我要听3个……”我见招拆招,态度坚定而温柔地答复他:“宝贝,我们刚刚一起定的规矩,妈妈说话算数,宝贝也一样。”一句话表明立场,然后去做其他的事,不与“复读机”纠缠。
第一招失败,他立刻用上第二招——哭。他哭的时候,我坐在旁边为他擦眼泪。他哭泣的间歇睁眼观察的时候,看到的是我充满同情的目光。我说:“宝贝这么伤心,一定是因为太喜欢听故事了,太遗憾了。”真诚地表示同情和理解,对他的处境感同身受。他一听,哭得更大声了,边哭边说:“对呀,我最爱听故事了。”此时,他哭更多是因为感受到了理解和同情,愤怒值已经降低。
我接着说:“宝贝是想每天晚上都能听3个睡前故事吗?”确认他的想法,这一点在沟通中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很多误会的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