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8 15:27:13
|
查看全部
二、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用笔
通过对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进行分析可知,用笔技法与书法技法具有一定的类同,主要分为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对笔力与行笔的速度要求非常高。优秀的画师可通过简单的笔墨创作,增强画作的空间感、动态感。
1.起笔
画师进行中国画创作时,起笔非常重要,起笔的技巧把握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绘画创作效果。通过画师的起笔,则可以窥探出画师的性格与思想高度。在起笔时,应当做到与书法起笔一致,将用笔之道暗藏于笔墨行迹之间,使得画作创作自然流畅,为后续绘画奠定坚实基础。
2.行笔
行笔是笔墨创作的重要环节,画师行笔时应当根据画作的构思进行描画,控制笔锋与笔力,使得笔墨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行笔过程中,画师应当注意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合理使用行笔的技巧,使得画作的空间布局与景物衔接更加合理有序,提高画作的艺术观感。
3.收笔
收笔是中国画笔墨创作的尾声,在收笔时应当进行回锋处理,类似书法创作,在最后收笔时进行反方向的收回,使得画作整体自然简洁,不存在笔墨拖沓的情况,确保中国画的最终创作效果。画师进行中国画创作时,要对画作的整体构思了然于胸,灵巧运用不同的笔法技巧,使得绘画的线条更加流畅,体现出画作的神韵[2]。
(二)用墨
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注重对“笔”的运用,同时对“墨”的要求同样非常高。墨色可以直接表现出画作的神韵与文化内涵,不同的墨色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的用墨,需对墨色进行精准的调制,再加上墨色与笔法的有效结合,使得画作的明暗虚实得到强化,给鉴赏者更多的艺术想象空间。通过对中国画的用墨进行分析可知,主要的墨法有泼墨、积墨、破墨、蘸墨等。
1.泼墨
画师运用泼墨技法创作时,核心突出“泼”的运用。画师对画作进行整体构思布局,并明确相关泼墨的平面位置,利用大笔头进行泼墨处理,进而得到预想的创作效果。
运用泼墨技法,可得到很多神来之笔,因为在“泼”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将产生一种无法预想的用墨特点。画师可基于泼墨的实际效果进行绘画创作,以呈现出更为完美的艺术效果。泼墨技法的运用,要求画师具有非常高超的绘画能力,能够熟练地驾驭该种用墨技法。
2.积墨
积墨技法,即画师利用墨汁进行逐层点染,使得墨色逐渐显现,主要用于浓墨与淡墨之间的绘画区域。如画师进行花草山石创作时,为突出花草的主干与虚实效果,就可以利用积墨技法,表现出更好的墨色效果。
3.破墨
破墨技法,即利用两种不同的墨色,在墨色未干前进行重叠交叉使用,由于墨色的配制不同,可以得到墨色互相渗透掩映的效果,给鉴赏者以独特的欣赏感受。为增强画作的神韵与艺术性,画师运用该技法时,需依据中国画的实际创作要求选择不同的破墨技法,如淡破浓、浓破淡等[3]。
4.蘸墨
蘸墨技法,即画师利用画笔对墨汁进行蘸取,并利用画笔进行绘画创作,由于画笔的墨汁会逐渐减少,因此呈现效果也不同。通过画师的灵巧运用,可凸显出画作的平面观感与立体效果,增加画作的整体艺术感染力。
(三)传承
何为中国画的笔墨?基于狭义视域解读,主要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一种特殊技法;基于广义视域解读,则是笔墨效果的一种自然体现。在笔墨文化传承下,笔墨遵循一定的艺术审美意趣,利用不同的表现技法进行创作。在相同的审美视域下,才可解读出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对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分析可知,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源自于书法艺术,通过笔墨的艺术加工,形成独特的笔墨艺术创作技法。在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视域下,画作的意境与神韵始终是主体审美的反映,意境即画作呈現出的艺术想象空间,而神韵则是画作独特技法下,对事物原生态的艺术加工,因此意境与神韵承载的是中国画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中国画笔墨艺术表现形式的鉴赏剖析可知,笔墨创作中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折射出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