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8 17:34:35
|
查看全部
A
医疗物资出口
实现从无到有
6月23日,黔西南政府网站发布一则消息,主要内容是黔西南三家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截至5月底,出口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手术衣、医用红外额温计,货值2200余万元。
消息里用到“危机当中有商机”、“乘势而为”等激昂澎湃、鼓舞人心的字句,更像是一则喜报。时至今日,这份欣喜仍在延续。
贵州骏江实业有限公司坐落在黔西南义龙新区红星工业园区,是黔西南医疗物资龙头企业,老板邹刚是一名28岁的江西李渡镇人。说是江西人,邹刚却从小跟随父母在贵州长大,说着一口流利的贵阳话。
在全国,医疗物资生产企业集中在江西李渡、河南长垣。有父辈的资源基础,2013年,邹刚在黔西南开办贵州骏江实业有限公司,2015年正式投产,从2017年实现盈利,逐年翻番增长,到2019年,骏江公司完成了1000余万元的年生产总值。
9月23日,骏江厂区内,两辆大货车停靠在成品车间门口,仓库里放满了一箱箱包装好的医用口罩,工人忙着搬运货物装车,发往沿海口岸出口国外。
50岁的黄国荣是骏江厂的行政经理,他的工作时间和工人一样,要加班至晚上9点,这样的工作强度已经延续了几个月。
“现在企业订单是‘爆单’状态。”黄国荣说,国内疫情平稳后,企业努力打开了海外市场,目前,工厂生产的医用口罩和隔离服(手术服)销往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沙特、伊朗、捷克、英国、德国等国家。截至今年上半年,骏江已经完成产值1.57亿元。截至8月底,已出口医用口罩超2亿片、隔离服1000万套,出口额从0美元增长到370万美元。说到厂里的成果,黄国荣手舞足蹈起来。
与骏江相比,同在红星工业园区、规模较小的贵州天地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就更加忙碌了,50名员工两班倒,24小时昼夜轮班生产。
天地医疗器械公司创立于2016年,该公司主营一次性采血管。在疫情前,采血管就出口至科威特,但出口量并不大,每年有10万美元的产值。
疫情发生后,政府号召企业生产口罩,天地公司开启了6条生产线。先保国内再供国外,有前期出口经验和国际平台,天地公司生产的口罩通过产销直接对接、经外贸中间商企业顺利出口,到现在已有100万美元的出口额。
“年底应该能突破150万美元。”天地医疗器械公司总经理梁泉说,现在公司仍源源不断接到国外订单,最近正在赶制加拿大500万片医用口罩的订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