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9 16:29:41
|
查看全部
贫穷
历尽坎坷终于淘得第一桶金
1964年李书民出生在河北邢台市临城县中羊泉村,1982年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临城土薄地少人穷,农民在家里辛苦干上一年也就挣口吃的。高中生毕业的李书民不满足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里刨食的生活,他想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闯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1984年,一心想学门技术的李书民跟随叔叔来到河北辛集一家制镜厂做学徒。那是家个体小厂,他叔叔算是技术骨干了。20岁的李书民是那个厂里最年轻也最有文化的工人。他每天都第一个先到车间,打扫卫生,收拾工具,操作台整理得干干净净,然后静等着师傅们上班。李书民是个有心人,在工作中,他一方面认真的跟叔叔学习镀银制镜技术,另一方面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琢磨其中的原理和技巧,下班后就自己悉心揣摩,三个月不到,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制镜厂最难的技术工艺,被工人们称为“小师傅”。
已经掌握了制镜技术的李书民不想再给别人打工了,他明白只有自己做老板才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当他向老板提出辞职时,老板百般挽留,甚至提出要给他加薪,让他做技术厂长。李书民都婉言谢绝了,他不想这样平平淡淡过一生,他要轰轰烈烈地干一场。1985年李书民毅然回到了老家临城,想自己办制镜厂,可面对贫穷得一无所有的家,500元的办厂成本都无从凑起,面对同样贫穷的乡亲他借钱的话更是无从开口。然而李书民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更没有气馁,他灵机一动,想到和自己一样急于找到致富技术的人一定很多,自己何不用学的技术老挣钱呢?于是,他在《河北科技报》和《农家乐》杂志上发了两条免费的培训广告,向广大读者免费传授镀银制镜技术。学期一周,他只收30元钱的食宿费用,这在当年还真的是个新生事物,前来学习者众多,一年的时间里,他净赚了一千多元。也就是这一千元,成就了李书民的老板梦想。
几年后,制镜这一行逐渐败落了。脑筋活络的李书民,想到了民以食为天,于是他又瞄上了小吃这一行,先后炸过油条,做过豆腐脑,烙过大饼,还正经地开过馒头房。1992年经老乡介绍,李书民和妻子带着6岁的大女儿来到秦皇岛海港区,开了一家馒头房。那时秦皇岛海港区正在建设,经济发展也快,李书民他们的馒头一是口味好,二是份量足,加上头脑灵活,想出了送馒头到工地,让小卖店代销等方法,李书民的馒头很快就在海港区做出了名声,他们夫妻两人一年纯收入达到了五六千块。第二年,他们又扩大了生产规模,把老家五六个亲威朋友带过去经营,几乎垄断了海港区的张庄市场。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李书民满怀信心,准备向更高的目标冲击时,家里出事了。1994年8月,年迈母亲因为上房堵漏,不小心滑倒,从房上摔下,当场死亡。李书民的两个孩子当时都由老人照顾,大的7岁,小的才6岁,他们两口子结束了秦皇岛那边红火的生意,又回到了临城老家。
母亲因堵漏而逝成为了李书民耿耿于怀的事,他常常想:如果屋顶不漏,母亲就不用冒着大雨上房,如果不上房堵漏,母亲就不会从房上跌下来,一家人还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罪魁祸首……就是那屋漏!他在心底暗暗对母亲发誓:我要让天下的母亲再不为屋漏而流血流泪!但当时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他这个想法一直没能实现,成了长期困扰他的一块心病。
做惯了生意的李书民再也受不了土里刨食的拮据日子了,爱琢磨的他又动起了脑子,想到现在能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可春联家家都要贴,如果制作一些春联去卖,没准还真行呢。于是,冬闲时他用自己在制镜子所学的丝网印刷技术开始来印春联,春节临近时,他就制作了一些福字、喜字及
各种对联拿到集上卖,结果一冬天制好的春联,只用了一天就卖完了,李书民大喜过望,又连夜和家人赶制。当地的一位小老板找上门来,出资金与他合作,李书民负责生产,销售由对方负责,五五分成,1996年一个冬天,李书民赚到了15000元。1997年他的春联已经名声在外了,又有两家老板与他合作,还是这种方式,他一年赚到了30000多元。
就在李书民的春联事业蓬勃发展时,又一件不幸的事降临到他的头上。1998年他给大葱施肥时被雨淋了,回家后他就得了重感冒,一开始也没在意,只用土办法医了几天。觉得过几天自然会好的,没想到病情越来越重,高烧,呼吸困难,一天深夜,他竟然昏迷不醒了。家里人吓坏了,连忙把他往医院送,那时候的农村还没有现在这样村村通公路,汽车更是稀罕物,求村里人开了三轮车,颠簸了几十里路才到县城,一检查,严重的心肌炎,心肌缺血,心率不齐,医生说幸亏送来的早,要是稍有迟延,李书民的命都有危险了。
为了省钱李书民只在医院住了8天就回去了,可一回到家里,没几天病又犯了,他只好再到医院,一年之内,他断断续续的住了五次医院,花了四五万块钱,把家里所有的积蓄花光不说,还欠了一万多元的外债。
等李书民身体稍好些,他就躺不住了,又干起了印制春联的老本行,为了早日还清债务,全家一起出动,不分日夜,他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所有的装车搬送这些活全由他爱人来做了,那时他家里离村里大路远,车到不了,一个柔弱的女人,七八十斤的纸张、油墨都要一人来扛,一天下来,她的衣服全身都是湿漉漉的。两个孩子也懂事早,放学回家也来帮忙。因为李书民住院,加上进货需要钱,亲威朋友的家几乎都让他爱人走遍了,后来一听说钱,他爱人心里就打哆嗦,她说当时最大的梦想是:“以后也能让别人向自己借钱”。
在一家人拼命的努力下,当年他们就还清了外债。
1999年为了扩大生产,他们又到了镇上租了房子,考虑到车站附近客流量大,他们就把经营地点放在了那里。那一年他们赚到了17万。后来河北也视台还专门给他做了个专访,播出后影响极大,各地观众纷纷要求前来学习,于是他又开办了春联印刷培训班,先后培训了近千名学员,靠春联,他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