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灵
提到中兴通讯,毫无疑问,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当属热门话题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兴通讯公司的基本情况,再对中兴事件的过程进行了回顾,并从核心竞争力、合规、竞争对手三个视角出发对此事件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此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公司简介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文中简称中兴通讯)成立的时间是1985年。作为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全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香港和深圳兩地上市,在中国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根据官方网站介绍可以知道,中兴通讯的服务对象很广,涉及到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具备行业内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线以及融合解决方案,从而可以达到不同运营商的目标需求。
二、背景介绍
中兴事件产生自2018年的4月份,美国方面认为中兴通讯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完整履行2016年的惩罚条款,所以就启动了出口管制禁令,严禁美国的上游厂商为中兴通讯提供货物。从4月18日起中兴通讯就对外公告宣布港股暂时停牌,再到5月9日中兴继续对外公告宣布,大概的内容是由于美国禁令导致中兴通讯已经无法进行主要的经营活动。短短二十天左右的时间,给中兴通讯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最终,中兴通讯和美国商务部达成了新的和解协议,不过和解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不仅需要向美方支付高达10亿美元罚金外加4亿美元保证金,还需要调整董事会和管理层,并且要同意接受美方严格监管等条件。过了几个月后的7月14日,中兴通讯才向外宣布“解禁”,情况得以好转。
三、问题分析
从中兴通讯的一些基本情况来看,公司整体发展得还是相当不错,但却会遭遇美国制裁事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本文将会从下面的三个视角来进行分析:
1.从核心竞争力视角分析。可以看到,美国禁令对中兴通讯造成严重的影响,后来禁令虽然得到了撤销,但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公司的核心技术需要依赖美国。美国的上游厂商被禁止向中兴通讯提供货物,这就意味着中兴通讯面临“断炊”的危机,既包括通信设备,也包括手机产品。前者在零组件方面或许可以寻求中国本土供货商帮忙,但也只能是短时间的帮助。而对于后者来说,缺少了相关系统的授权,抛开美国市场不说,其他的市场也很难顺利进入。这样的被动局面,引发国人深思。IT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具有特殊的地位。现状中尤为严重的是中国芯片的情况,目前国内也有多家的芯片设计公司,但半导体产业的实力仍然十分薄弱,才会受制于美国。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是芯片,芯片在通信企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世界上拥有最先进芯片技术的国家便是美国。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来的是中国企业目前自主创新的局面,福特公司的创始人曾经说过“不创新,就灭亡”。因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是刻不容缓。
2.从合规视角分析。有很多关于中兴通讯被制裁的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事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上,而很少关注到企业的合规层面。“合规”一词较早是运用在商业银行中,指的是其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制和准则相一致。实际上,早在2012年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对中兴通讯采取了立案调查,不过当时中兴通讯并没有配合美国方面的调查,而是选择了采取抵抗态度。第二年,美国正在调查中兴通讯相关的违规情况,中兴通讯却还在与伊朗进行交易,显然中兴通讯严重违反了美国的出口限制法规,选择了与贸易国明文规定的禁运国进行项目合作。接下来一年,在美国机场还发生了一名中兴通讯高管被扣的事情,美方在该人员及其随行的人员的电脑发现了有关违规的文件。2016年,中兴通讯就曾遭遇过美国的一次制裁。最后中兴通讯选择了向美方申请采取和解的措施,美方派专业机构对中兴通讯进行调查,然而在调查的过程中,中兴通讯隐瞒了相关信息,最后失去了美方的信任,直到在第二年承认违规事实,并支付美国8.92亿美元,外加缓期执行的罚款3亿美元。
3.从竞争对手视角分析。通信行业竞争激烈,其中不得不提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华为)。华为成立时间是1987年,和中兴通讯差不多时间起步,两者在最初的规模上也是相当。但从近几年来看,不论是销售情况还是产品口碑方面,显然华为更具有优势,甚至有一段时间,使用华为产品被国人认为是爱国的表现。本文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分析两者的差距。战略有很多种的分类,但它们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都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所采取的一种策略。近十来年,中兴通讯一直围绕着行业终极目标,致力于服务市场、服务客户。但中兴通讯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华为的身上,实施的是跟随型策略,无形中就陷入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的处境中。而华为相反,没有把太多注意力投放在受对手牵制的处境中,自始至终努力做到聚焦市场和客户,实施的是领先型的发展战略,一直走在自己独特的技术领先的道路上,以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为追求,收获如今的丰硕成果。早在2011年,中兴通讯售卖的一款产品,当时的销量可以说是超过了千万。但让人意外的是,也就在这一年,中兴通讯遭遇第一次的亏损。究其原因是中兴通讯没有考虑到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接着在2013年,中兴通讯又重新推出一款产品,希望借此可以在高端市场争得一席之地,最后因为销量不行而以失败告终。第二年,中兴通讯又转至中端市场,却又因为产品的品控问题,亏损惨重。而华为定位的民族高端产品,为其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紧接着,华为又开展了在高端产品下的子品牌,从而可以大大的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