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合肥讯 (通讯员 范家生)为深入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顺利完成“保居民就业”工作任务,近日,合肥市通过政府购买10800个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安置。
据了解,该市采取公开招标、委托、战略性合作、承包等方式,购买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等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长期失业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边缘家庭的失业人员等七类就业困难人员。用人单位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就业困难人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按季度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对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人员,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对补贴期满后仍然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重度残疾人(有劳动能力)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再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重新计算,累计安置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