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12 14:30:26
|
查看全部
实施校企订单式培养
为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企业需要适度补充和培养机械操作维修、通信信号及电力操作岗位的技能人才,但是相关院校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并不突出,加之社会需求大导致供不应求等因素,出现企业不能从相关院校及时招聘到与企业工种匹配的技能人才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与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衡水铁路电气化学校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由企业和院校联合招生,定向培养、定向接收,较好地解决了专业队伍建设所需要技能人才及时引进的问题。
一是在招生环节上,校企共同设定学历、年龄等入学条件。其中机械设备操作与维修人员,通过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在吉林市电视台和吉林市火车站大型广告牌发布招生简章的方式组织招生;铁路“四电”工种人员,针对企业性质和工种特点,向农村生源倾斜,先后派专人到辽宁的朝阳、凌源、建昌、建平等市县人社部门提交企业简介和招生简章,宣传组织招生。
二是在培训组织上,要按照集中培养班的培训管理方式,校企共同研究制订《培训计划》,力求培养与企业施工生产实际精准对接,实施“学校教师+企业内部培训师”交叉授课,做好日常监管,及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培养结束后,由校企共同组织结业考核评估等。
实施校企专项培训
为了不断提升企业现有技能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素质,应当有意识地组织岗前或在职教育培训。我们结合合作院校的办学特点,分类型、分批次组织专项培训,累计培训1350余人次。
一是为了推广“四新”技术的应用,先后在哈铁院、吉铁院、辽铁院、武汉桥院、衡水铁路电气化学校等十余所院校,组织技能人员进行 “四新”技术理论和实操能力培训,累计办班35期,培训人员620人次;
二是为加强项目班组管理,进一步落实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班组长现场管控能力,与吉铁院联合,组织班组长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和任职资格培训,累计培训531人次;
三是为提高技能人才职业晋升能力水平和参评质量,与山海关铁院合作,组织高技能人才评审前专项培训,累计培训140人次;
四是为提升退役士兵入职技能水平,还曾与齐铁工程学校、衡水电气化学校合作,组织对退役士兵进行入职前岗位(工种)培训。这些都是企业根据实际需求与相关院校开展的定期或不定期合作,特别针对班组长和晋升前培训,要及时评估培训效果,改进完善并固化长效机制。
实施校企共办技能大赛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应当不断探索更加广泛的合作领域和更加深入的合作空间,我们联合合作院校共同举办技能大赛,聘请专业老师担任评委,院校也组织在校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项活动,实现企业和院校在设备、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在院校中极大提升了企业品牌和形象,使企业和院校达到良性互动的“双赢”模式。近几年,我们先后在辽铁院、吉铁院、辽交院、大連民族学院开展接触网工、信号工、测量工、电工、试验工等11场技能大赛,参赛人员共计550余人。校企共办技能大赛,既保证了技能大赛的质量,也促进了企业办赛水平和学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几年来,公司在提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改善技能人才队伍机构、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自2015年以来,连续四年将劳务派遣人员转录为合同制职工,为确保转录质量,局设计所有符合转录人员通过项目经理部考核、子分公司考评、局组织面试答辩等转录环节和程序,按照比例层层推荐。截至目前,已经有1162名劳务派遣劳动者转录为正式职工。施工生产一线管控技能人才由此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其中包括新型工班长(线路、桥梁、隧道)290人、测量试验等技能人才371人、铁路电务“四电”工种技能人才234人、机电综合类技能人才237人。另外还有300名以劳务派遣方式使用的技能人才在施工一线各个管控岗位上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一线管控能力。近年来,公司的施工生产和安全质量总体上稳定可控,施工生产有序推进,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质量事件,这都离不开近年来公司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各种举措,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