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劳动报
每天5:30起床,7:10出门,骑行抵达地铁11号线花桥站,乘上7:17分这趟开往上海市区的列车;9点,魏三鹏能准时到达毗邻上海植物园的公司上班。
像魏三鹏一样,住在昆山花桥,工作在上海的人不在少数。据同济大学发布的《2019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系列报告》显示,单以中国联通用户使用者来看,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就有1.45万人,折算移动、电信用户,预估跨省通勤者约有5.7万人,其中,苏州与上海通勤联系最强。
谁在过着“双城生活”?异地通勤,有着哪些便与不便?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跨省劳动力流通又有着哪些新的变化?劳动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为了孩子,为了置业,他们选择跨省通勤
花桥,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由于毗邻青浦的白鹤、嘉定的安亭,三地常被称作“安花白”。
2003年,上海的绿地集团率先和当地政府合作,从造路开始,开启了花桥大开发的序幕。2013年,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上海安亭站—江苏昆山花桥站)开通。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于是,很多人的跨省通勤之路,自此开启并日益畅通。
为了孩子求学:“我们终于是户籍生了”
很多人在魔都打拼,为的是下一代能够在上海上学。刘庆华却说,他选择在花桥安家,也是为了让孩子上学。
刘庆华大学读的是油画专业,就业选择面很窄。2007年,他以引进人才的身份来到上海,在青浦徐泾镇一家包吃包住的公司里从事雕塑设计。2012年,刘庆华和太太结婚,但因为没有房子,两人始终过着“分居”的日子。
一直到2013年,他们搬到了一起。“这一年,我们接回了在老家的大宝,也生了二宝。孩子一来,哪里上学就成了问题。”刘庆华说,由于他的孩子没有上海户籍,如果他们要在上海读书,按照规定,刘庆华的积分必须要达到标准分值。
“每次去青浦人才服务中心办积分,都是件麻烦事。有时,房东不在国内,提供不了《房产证》;有时要补材料,得跑好几趟,身心俱疲。”他苦笑道。
然而,积分就算达标也不意味着孩子肯定有学上。“政策会变的,我身边就有两位同事最后因为条件不达标,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刘庆华说,他不愿意孩子当留守儿童。因此,从2014年起,他就动了买房子、迁户口、不靠积分上学的念头。
思前想后,他和太太最终在花桥的鑫苑世家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老婆的户口,也顺理成章迁入了新居。最令刘庆华感到庆幸的是,2018年12月26日,他太太刚刚完成落户后,花桥2019年的入学政策就有了新要求:孩子父母必须有一方户籍在花桥,这样孩子才能上学。“我们不怕,我们现在是户籍生了。”刘庆华长舒了一口气。
为了置业:结婚了,总得有套大点的房子
王娟最早曾在上海地铁7号线祁华路站旁租房,三室一厅的房子,她花800元租下了其中一间。一部7号线坐上28分钟,王娟就能到达静安区的一家连锁美容院。她在这里当店长已有些年头了。
买房的需求发生在2016年。王娟谈了恋爱,准备结婚生子。最初,她和先生准备去美兰湖买房。“但我们去现场看了房,美兰湖周边都没怎么开发,很荒凉。反过来,我们在花桥看房,觉得那块地方已经很成熟了,一些配套设施也都跟上了。”王娟说,最后,他们选择了花桥。
王娟说,她在花桥开车进市区只需1个多小时,和从美兰湖出发耗时差不多。不仅如此,她家周围也有便利店、菜场,商场。虽然距离地铁站有4.8公里,但有公交连接着家与轨交站,出行总体还算方便。
最重要的是,在花桥,王娟能以更低的价格买一套更大的房子。“我和先生都是外乡人,以后生了孩子,还需要爸妈来帮忙。小房子不够住,起码得两室一厅。在花桥买房,我们的压力轻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