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杨帆,人如其名,志向远方、扬帆起航。与守护环境、翱翔蓝天的无人机似冥冥相识,与“大数据”“AI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能完美跨界,他是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长期坚守在环境公益诉讼工作一线,在无人机巡航、大气检测、污染环境现场勘验检查、检察监督信息化等领域取得了出色的工作成绩,为打造“美好锡山”,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检察力量。
作为持有飞行执照的无人机操作工程师,他充分发挥无人机在案件调查取证、跟踪监督等功能,运用“物联网+无人机”技术,实现人工远程指挥、数据高速传送、地面终端分析,提升取证精准度,有效解决黑臭河道治理中证据固定难题,促使38条河道重回“流水淙淙”。
他通过定期无人机巡航发现线索,促使200余平方城市重要景观带拆违复绿;他利用无人机搭载的气体监测器,准确核实某工业园废气超标排放问题,为生态环境部门精准启动第三方检测提供重要依据。
他,更是将“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科技理念引入环境公益诉讼工作中,采集行政执法和监管数据、网格化数据、无人机巡航及大气监测数据等,构建起检察监督大数据中心,并研发“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实现环保保护线索的自动推送,解决线索发现难题。2019年,该平台获评2019年度全市政法创新项目二等奖。
事先预防比事后整治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在如何提升锡山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杨帆思考了很多,“能向前延伸公益诉讼职能,突出污染的预防工作很重要!”为此,2019年,杨帆积极配合部门,聚焦水污染防治,推动锡山区人民检察院与锡山水务集团共建全省首例环境公益损害防控项目,该项目获评2019年度全市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一等奖。
2019年3月,锡山检察院接到区人大代表反映,辖区某河道污泥淤积严重,污染周边河道。该院立即研判线索后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他火速赶赴现场,启用无人机对河道污染实地勘查并固定证据。经调查,该河道全长约2.3公里,水域面积约42000余平方米,最终都汇入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在多次实地走访中还发现,河道周边聚集5家企业将废水排入河道,其中两家系电子类企业,多年来5家企业积存的淤泥一直未清理。经对河道污泥进行检测,发现含有重金属成分。多年来,河道所属的相关职能部门曾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处置河道污染问题,遗憾的是由于资金等问题一直未整改到位。
同年8月,杨帆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召集排污企业协商,详细商讨河道淤泥处置方案,根据企业排污量大小,分别承担河道污泥检测、处理处置等资金问题,形成最终解决方案。
同年11月,该院向职能部门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整合检察和行政力量,确保谁污染、谁治理,共同督促相关企业对河道污染进行整治,并协同制定合理措施控制污染源,加快河道清淤,恢复河道水质。
通过近一年的持续跟踪监督,2020年2月,他通过无人机对实地巡航发现,该河道已清理淤泥6200余立方,清淤工程完成工作量已超过三分之二,清澈的河水即将回归。
他说:“每一条摸排线索,都是为了蓝天白云;每一次走访调查,都是为了繁星闪烁;每一份检察建议,都是为了清水绿岸。只要你我携手努力,美丽锡山,定会实现!”
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踊跃加入到辖区支援防控工作志愿队伍中,从大年初六开始先后至S19锡通高速羊尖收费站、G42沪蓉高速无锡收费站、东北塘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在抗击疫情一线打头阵、当先锋、树形象,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检察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