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张旭
有一个意义重大的事实或许会让你大为惊讶:脑力工作本身并不会让你疲劳。听起来是不是很令人难以置信?几年前,科学家试图了解人类大脑工作多久会达到工作能力降低的临界点,这也是“疲劳”的科学定义。而让科学家感到诧异的是,研究表明,当大脑活跃的时候,流经大脑的血液丝毫没有显示疲劳的迹象。如果从正在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血管中取样,你会发现其中充满了“疲劳毒素”和因疲劳产生的物质;但如果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取一滴血样研究,从早到晚都无法在其中找到疲劳毒素。大脑在工作八至十二小时之后,依然可以像一开始那样敏锐高效。既然大脑完全不知疲倦,那么是什么让你觉得如此疲劳呢?
疲劳的根源
心理学家认为,疲劳大部分源自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英国杰出心理学家哈德·菲尔德在他的著作《激励心理学》中指出,“绝大部分疲劳是精神原因导致的,纯生理原因引起的疲劳很少见。”
美国最卓越的心理学家布里尔医生的论述更为深入。他认为,对于那些健康状况良好的久坐办公室的员工,他们的疲劳100%源自心理因素,也就是情绪引起的。
那么,是怎样的情绪让这些非体力劳动者感到疲劳呢?让员工疲惫不堪的是厌倦、抵触、挫折、仓促、焦虑、担忧,以及不被赏识的感受。员工因为这些情绪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易患感冒,甚至会因为神经性头痛告假。
在某保险公司的宣传页就写道:繁重工作引起的劳累通常睡一觉或者休息一下就会好……而忧虑、紧张及情绪低落才是导致疲劳的原因。当人们以为体力或脑力劳动让自己如此疲惫的时候,上述三个因素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紧绷的肌肉始终处于作战状态。放轻松些,节省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现在停下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审视一下自己。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是不是正皱着眉头盯着书?你感觉到双腿之间的压力了吗?你坐在椅子上的姿势放松吗?还是正弓着肩膀呢?你的面部肌肉是否紧张?除非你的身体像一个旧布娃娃那样柔软放松,否则你正在给自己制造精神紧张和肌肉压力。
不过最重要的器官还是眼睛。芝加哥大学的艾德蒙·雅各布森医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要让眼部肌肉彻底放松,你能忘记所有烦心事。在全身消耗的精力中,眼部占据四分之一。许多视力欠佳的人饱受视觉疲劳的困扰,就是因为他们总是让双眼处于紧张状态。
为什么在进行脑力劳动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制造这些不必要的紧张呢?心理学家认为,“最主要的障碍是世俗观念认为工作时必须要做出一副正在努力的样子,否则就代表工作没做好。”所以我们一集中注意力就眉头紧蹙,肩膀弓起,调动全身肌肉一起用力,可这些举动却对大脑的工作毫无帮助。这就得出一个可悲的事实:人们不舍得浪费一分钱,却像醉酒的水手一样,大肆挥霍自己的精力。
威廉·詹姆斯在《放松情绪的福音》一文中写道:美国人的过度紧张、躁动不安、呼吸急促和痛苦紧绷的表情……都是彻头彻尾的坏习惯。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只有打破坏习惯,好习惯才能成型。
抗疲劳的四个好习惯
良好的工作习惯之一:清理书桌上所有资料,只留下和手头工作相关的文件。
芝加哥及西北铁路公司总裁罗兰·威廉姆斯曾说过,那些桌子上堆积如山的人如果学会清理界面,只留下和眼前的问题相关的文件,工作就会容易得多,也准确得多。我称之为有条理,这是高效的第一步。
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天花板上,写着诗人蒲柏的一句话:秩序是天堂的第一定律。秩序也应是职场的第一定律。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约翰·斯托克斯指出,认为自己必须完成或者有义务完成某项工作,要做的事情似乎无穷无尽,永远也做不完。清理办公桌这么简单的方法,能够帮助职场人减少这种“要做的事情似乎无穷无尽,永远也做不完”的感受。
一家大公司的总裁曾一度精神紧绷,脸上写满了担忧。他很为自己的状态担忧,但又不能不工作,只好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走进咨询室,他开始向心理医生倾诉,这时,医生的电话响了,可能是要医生处理一件十分紧急的事情,医生便在电话里交待了一下事项。医生挂掉电话后,这位总裁继续倾诉,这时电话又响了,医生又打了几分钟的电话。过了一会儿,医生的电话第三次响起,又打断了总裁的说话。医生出去接完电话后便向总裁道歉。
这位总裁却说,“医生,不要向我道歉,就在刚刚等待的十几分钟,我好像突然有些明白我的毛病出在哪儿了。我打算现在就回办公室,改变我的工作习惯。不过离开前,您介意我参观一下您的办公桌吗?”
医生打开办公桌的抽屉,所有的抽屉都空空如也,只有一些最基本的文具。总裁开口问:“您未处理的文件都放在哪里呢?”
“我没有未处理的文件。”
“那没回复的文件呢?”
“都回复了。”医生说,“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一收到信就立刻向秘书口述回信,不回完信绝不把信放下。”
六周后,这位总裁邀请医生去他的办公室做客。他看上去变化很大,他的办公桌也同样如此。抽屉里面没有任何要处理的文件。
总裁说:“六周前,我有两间办公室,三张桌子,文件堆得像积雪一样,工作永远也做不完。在和您聊完之后,我回到办公室,清理出一车报表和旧文件。现在我只留一张桌子,一有事情立即着手处理,再也没有堆积如山的待处理事项压在我的心头,让我这么紧张了。最不可思议的是,我彻底康复了,健康再也没有出过问题。过劳不是致命的原因,挥霍和忧虑才是。”
良好的工作习惯之二:按照轻重缓急处理事务。
全球城市服务公司创始人亨利·多尔蒂说,不管他开出多高的薪水,有两种能力都堪称世间难觅。一是思考的能力;二是做事区分轻重缓急的能力。
一家电器公司的总裁是从底层起步,十二年间一路做到了上市公司總裁,年薪几十万,除此之外还有百万的分红。这位小伙子把他的功劳归功于亨利·多尔蒂认为世间难觅的那两种能力。他说:“很早以前,我就养成了清晨五点起床的习惯。因为这是我一天中头脑最清醒的时刻,我可以认真思考并且规划日程,按照事务的轻重缓急安排工作次序。”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可能做到永远遵循重要性做事,但是预先做好计划比随心所欲要好太多。
如果乔治·萧伯纳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他大概一辈子都只是个银行出纳,不会成为伟大的作家。他要求自己每天写作五页纸。这项计划和他坚定的决心挽救了他的人生。虽然他在九年内的收入总共只有可怜的三十美元,相当于一天只有一美分的入账,但他始终坚持每天写五页,九年间从未动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