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立志
季度总结会上,老板把人力资源部的五位员工叫到办公室:“这个月有27名员工离职,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有,你们招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员工离职的速度啊!王经理,你是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你说该怎么办?”“员工为什么离职,你心里没点儿数吗?工资发放困难,福利几乎为零。不好好搞业务,还总利用下班时间给员工培训。你重用的那个人,所有员工没一个不烦他的,真本事没多少,溜须拍马倒有一套……”王经理好想把这些大实话一股脑地说出来。但是王经理在职场身经百战,当然知道这些真话说出来的后果。于是王经理打起了太极拳:“现在整体经济不好,行业发展不景气,非人力能改变呀。”老板顺着王经理的话说:“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和公司一起共渡难关。一句话,加油干吧!”这个结果早在王经理的意料之中,知道自己根本改变不了什么,继续做个佛系HR吧。
因言获罪,多说多错
在狗年春晚小品《提意见》中,三位演员将现实中下属说真话会导致的后果表演得淋漓尽致。“提意见就是说领导不爱听的话。”“领导套路深。”“借着提意见溜须拍马。”“有什么困难跟领导说,领导给你解决呀!我先去开会啦!”“脸好看,事儿难办。”这些经典的话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下属提意见的难处。小品的结尾皆大欢喜,讲真话提意见的下属得到提拔,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领导喜欢听真话呢?
历史上因说真话而惨遭迫害的人,大多都是忠君耿直之士。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就是因为说了句实话而险些丧命。当时李陵自请五千兵马前去阻击匈奴,但是在途中遭遇單于军队的伏击。李陵以五千兵马,杀敌上万,而汉军的援军却久久不到,李陵被匈奴耗到弹尽粮绝,最后被迫投降匈奴,成为战俘。汉武帝对此事大为震怒,他认为李陵应该战死,而不应做战俘,遂下令诛杀李陵一家老小。朝中百官却没人敢出来为李陵说话,只有司马迁说句公道话:李陵向来都是一个孝敬父母,宽仁待下,精忠报国的人,这次投降可能是无奈之举,他心里可能还想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汉朝来。司马迁的说法是客观公正的,然而汉武帝却因此将司马迁打入大狱,接下来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明朝海瑞为官清廉。他曾对嘉靖治下的弊端进行毫不客气的批评:“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据说嘉靖皇帝看完海瑞的奏疏后被气得吐血,直接将海瑞送进了牢里。
不管在哪里,不管在什么时候,说真话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真话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中听的话。因为人们的思维容易出现定式效应,人们倾向于利用原有的方式解决问题,且会被困在这个思维里,无法跳出。尤其是在领导心中已经有一个答案主导着内心,下属再去说不中听的真话,肯定会引起领导的不满。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即便心里知道下属说得都对,但作为领导也不愿在下属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只能将错就错。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前夕,蒋干盗书,曹操中周瑜反间计,误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后曹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
在职场上,许多领导抱怨,说真话的员工越来越少了,开会座谈时让员工发表意见,都是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只有领导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如果你的团队是这样,那么作为领导就要反思,你是否给你的下属营造了敢讲真话的氛围,你的下属讲了你不爱听的真话,你是否会记恨于他。
至少不要说假话
去年某高档品牌在五一小长假前一个月,开始制订小长假促销计划。老板先提出一个方案,要将促销地点选在青岛市。销售总监看了方案后说,“青岛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城市,我前几年在青岛市调研过,五一长假期间,大约40%的高收入人群都会选择去外地出游,所以这不是一个促销的好时期。而且,即便是促销,也不能选择在酒店,而应租赁一个繁华区。”老板听完立马把脸沉了下来说道:“你看哪个商场、酒店在五一期间不搞促销?别人能做,为什么我们不能做?”销售总监听出了老板的不满,也不再多言,立马笑着说道,“我这个调研数据可能也不准确,还是老板您的想法要比我成熟。”促销结束后,财务部结算账目,成本投入30万,只销售了10万元的商品。老板不再提起此事,销售总监生气地自言自语,“公司又不是我的,我操哪门子心?”
其实这位销售总监说得没错,公司又不是他的,老板的决定对与错,无非是公司赚钱赔钱的问题,即便公司倒闭,大不了换一家公司照样挣工资。但是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老板并不听从他的意见。
很多时候,所谓讲真话大概有两个“特指”,一个是下级对上级,另一个是指出负面问题所在,也就是不那么“好听”的话。无数案例表明,谁要是说了些招领导不爱听的话,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因为是领导掌握着个人升迁与否的生杀大权,如此,谁还没这眼力见儿,非说真话和领导对着干呢?
然而换个角度想,既然公司不是自己的,为何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讲出真话惹领导不高兴呢?这就是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的正义思维。雍正时期有一位诤臣叫孙嘉诚,因为铸钱的事顶撞大司徒被雍正斥责。可孙嘉诚却说,我一介小小的京官,苦巴巴地熬着,到最后也能混个三品顶戴,衣食无忧,何必和大司徒翻脸,几乎身陷不测之地。可是我这样做得益的是亿兆平民。死又有何可惧。这就是讲真话的情怀。
即便你不幸遇上了一个不愿听真话的领导,最起码也不要讲假话。唐明皇李隆基晚期,沉迷酒色,对天下大事毫不知情。杨国忠等奸臣却一味粉饰太平,迷惑皇上,将大批讲真话的忠臣陷害至死。最后导致安史之乱,一代王朝就这样败落下去。要知道,没有大家安有小家。不论如何,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