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3|回复: 0

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 高质量推动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

发表于 2020-10-17 10:44: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工人日报

     近年来,包头市总工会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意见》有关要求,结合各地区、企业实际,充分发挥劳模工匠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按照“普遍开展、规范运作、逐级筛选”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各行各业全面启动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建立起工会主导—企(事)业单位主体—劳模(工匠)主责的创建模式,不断深化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创建了一批建设规范、作用有效发挥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引领职工创新、提升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各级各类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256个,其中2个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9个被命名为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120个被命名为包头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三个坚持”为抓手,持续提升创建水平

  一是坚持规范化运作。包头市总工会确定了职工创新工作室规范化建设的“八有”标准,即有一名以上劳模或技术能手牵头、有一支3人以上的技术团队、有固定场所和配套设施、有工作制度、有创新目标任务、有专项经费、有创新成果、有命名。各基层创建单位按照包头市总工会的统一要求,克服困难,积极推进,为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和运转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八有”标准落到实处。创建之初,包头市总工会采取“分片联系、组团服务”的方法,通过日常指导和验收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全面了解掌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目标任务落实情况,总结和发现先进典型,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各直属工会按照单位初创—现场指导—创建完善—总结验收—成立挂牌的程序,评选命名本单位、本地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2019年包头市总工会印发了《包头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考核标准》,并按照相关要求,重点对工作室工作制度、创新成果、作用发挥等严格考评,对达标的予以命名。

  二是坚持分类推进模式。创建活动中,围绕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点行业领域抓创建,突出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以点带面,分类推进。目前,包头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由最初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渐扩展到非公企业、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国有大中型企业以自治区、包头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基础,成立各类基层职工创新工作室,建立起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技艺传承模式,形成“梯级”发展格局;非公企业劳模发挥技术优势,形成专业技术带动模式;街道社区发挥劳模在本区域的影响力,形成服务群众模式;高校和科研机构发挥科研优势,形成研发推广应用模式。

  三是坚持资金辅助支持。2015年以来包头市总工会命名20个市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2019年命名25个,今年拟命名30个,市级创新工作室累计达到150个。包钢(集团)公司一次性给予10万元作为工作室项目建设费、试验费,用于仪器设备、材料采购和配备团队成员及成果转化方面的支持,带头人享受相应津贴。

  (二)强化“三个突出”着力点,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突出共推合力。参与创建的单位涵盖范围越来越广,工作室类型也由最初单一的技术创新类发展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种类型,突破了评选数量限制、行业限制、规模限制,推动形成以装备制造、钢铁行业等创新工作室为引领,辐射带动各类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良好局面。全市256个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涵盖了机械、冶金、汽车、能源、医疗、科研、教育等各个行业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突出创新创效。创新工作室不断优化团队创新模式,以发现和解决生产经营现场急、难、险、重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攻关和研发活动,完成了大量水平领先、研用结合、市场认可的技术创新项目。包头市山川圣阳热能有限公司2017年研发的“低温辐射电热膜研发与生产”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创新工作室共开展创新攻关项目2442项、创新成果2747项、获得发明专利221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469项,节约创造经济价值74亿余元。

  三是突出技艺传承。充分发挥工作室劳模工匠、领军人物、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以“培养技能人才、传承工匠精神”为着力点,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名师带徒等活动,使工作室成员在技能素质、创新能力方面迅速得到提高,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切实发挥了创新工作室的技术人才孵化器作用。近年来开展技能培训47419人次,有460余名职工提升了技术等级。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涌现出一批摘金夺银的高技能人才,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一机集团创新工作室师徒结对76对,张学海劳模创新工作室签订师徒协议13份,在工作室中形成“干中学、学中练、练中比”的良好氛围。北重集团各工作室以“培育技能人才、传承工匠精神”为着力点,通过导师带徒、专题培训等活动传授绝活、分享经验,培养出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坚持“三个注重”方向,持续营造创建氛围

  一是注重宣传造势。将创新工作室创建与宣传劳模、工匠精神有机结合,联合包头市委宣传部制定宣传方案,制作《包头工匠》宣传片,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推广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经验和创新实效,对劳模、工匠引领创新创造进行持续报道,有效扩大创新工作室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技能人才加入,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创新、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二是注重示范推广。近年来,通过承办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议,组织各旗县区、各基层工会间相互现场观摩、交流经验介绍,及时总结、推广一批取得突出成就的创新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带动广大劳模敢创新、会创新、善创新,进一步扩大创新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为扎实推进包头市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注重搭建平台。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开展技术创新和项目攻关的同时,真情回馈服务社会。包头市总工会2017年起开展劳模进社区、工匠进园区(职教园区)活动,截至目前,已陆续组织269名劳模工匠深入45个社区、9个工业园区、4所职教园区学校,以政策宣传、事迹宣讲、志愿服务、技能传授、结对带徒为主要内容开展服务,搭建了劳模工匠引领社会风尚、发挥技能特长的重要平台。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尽管包头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推动全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方面的指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旗县区属非公企业特别是中小微非公企业创建率不够高,部分地区、行业领域创建标准不够规范;部分创新成果转化速度不够快、影响力不够大等。下一步,包头市总工会将以此次全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盟市好经验好做法,着力在旗县区非公企业中打造一批有区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创新工作室;引导企业探索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大力发挥创新工作室的品牌效应;加强对基层工会创建工作的经常性管理和日常指导力度,切实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创在平时、建在经常,保持创建活动持续稳定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