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重大利好接踵而至!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深圳将新建74万个学位。同时,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下称《方案》),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方案》提出,探索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支持深圳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赋予深圳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的设立和撤销权限。另外,《方案》还提出要优化社会保障机制,支持完善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这一重磅文件在深圳各界迅速引发热烈反响,本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多位教育界人士。
1
扩大教育规模昭示新时代深圳精神
扩大教育规模是民心所向。因为“来了就是深圳人”,所以让深圳人有书读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些年,每年招生,各区学位缺口动辄就是几千个,但在一夜之间又能得以解决,原因何在?挖潜扩招,就连高科技预制板房都用上了,目的就是要得学位千万个、所有深圳学子俱欢颜。当然,这也是一种反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离不开党和政府、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扩大办学规模,办好教育为人民,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如果说扩大教育规模是为了解决“有书读”,那么,提高教育质量则是要实现“有好学校读”。什么是优质教育?深圳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为学生谋划未来。深圳不仅要有学校建设标准,更要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为大湾区树立教育标杆,为先行示范区打造教育强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不能忘,“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不能丢。弯道超车、换道超车,深圳后40年教育,如同经济特区建设一样,未来可期。
(福田区梅山小学校长 刘东风)
深圳基础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应该切实改变中考、高考分数评价模式,推行绿色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绿色评价是能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思维健美的评价——追求受教育者身心健康,这是教育的“真”实基础;追求受教育者人格健全,这是教育的良“善”方向;追求受教育者思维健美,这是教育的“美”好成长。只有彻底改变评价方式,才能彻底解放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才能起到教育先行示范的作用。
(龙岗区实验学校校长 杨勇)
未来5年新增基础教育74万个学位,是新时代深圳精神的鲜明昭示。深圳的发展,离不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和杰出人才。“教育是民生之基”,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让随迁深圳的子女不仅有书读,而且能读好书,这是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应有的担当,也是“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具体体现。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定,顺应民心,凝聚民智,大快人心!扩大学校规模,能解决部分随迁子弟无处读书的燃眉之急;提高教育质量,是培养优秀人才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之计。深圳把战略思想与具体战术相结合,双管齐下,长短兼顾,教育的发展充满希望。教育工作者要乘势而为,办好自己的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龙岗区鹏达初级中学校长 李灿)
2
大学要有特色,办学要有自主权
探索扩大在深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这个政策颁布得非常及时,因为真正要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大学要有特色,办学要有自主权。现在深圳高校办学自主权还不够,中央赋予深圳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打造有时代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来了就是深圳人”。我们学校有很多外籍人士,只要是在这片土地上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包括科技成果也是这样,人才的政策也应该是这样,都应该是公平公正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徐扬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