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18 22:05:07
|
查看全部
不努力一定不会有收获
但努力也要找对方法
大学四年,陈军伟过得极其充实,除了学习、打工、学生会工作,他开始做公益。大二开始,陈军伟组织志愿者团体做教育扶贫募捐,虽然只有10个人的小团队,但募集到的物资和资金量能在全国众多高校的公益团队中排名第一,他们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表彰。“以前我想得最多的是赚钱,通过公益活动,我认识到,除了赚钱人生还有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可以去做。”
临近毕业,因为成绩优异,他获得了保送名额。“清北梦”终于要实现了?“结果我发现,其他专业都有保送清华、北大的名额,就我们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没有”。经过一番打听,他了解到,只要对口专业有老师愿意招他,他就有机会。“所以我给北大所有相关专业的博导都写了邮件,毛遂自荐。”最终,一位北大教授被打动,额外申请了一个招收名额,陈军伟终于圆了他的“清北梦”。在陈军伟的履历里有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主席一职,每任北大研究生会主席仅履职一年,那一年,陈军伟大刀阔斧进行了机构改革。
后来,海亮集团创始人冯海良看中陈军伟,或许正是这次大胆而卓有成效的改革打动了他。因为,面对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最需要的就是高效运行。
海亮500万年薪招管理天才
他投出人生第一份求职简历
2018年2月1日,刚刚确定新的发展战略的浙江知名民企海亮集团发布“星青年”人才战略,面向全球广招人才,其中引起最多讨论的就是500万+年薪招聘5名青年管理天才。同年3月份,海亮集团副总裁潘利民带队,到北大为“星青年”人才战略进行宣讲。
最初,陈军伟只是受托为宣讲牵线搭桥。在北大毕业生的常规求职路线里,去民企肯定不是第一选择。
“那时候刚好跟家里通电话,我妈说起她跟我爸去镇上赶集,肚子饿了,连碗面都舍不得买,我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其实家里经济条件早已好转,不是买不起,而是舍不得。那个电话,让陈军伟下定决心,如果要改变,那就先从改变自己改变身边人开始吧。
2018年5月,陈军伟投出了人生第一份求职简历,投给了海亮。海亮的“星青年”人才战略共吸引了海内外2万多人报名,其中1800多人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或就职于知名跨国企业。经过前后七轮选拔,2018年8月1日,陈军伟和另外两位北大、清华的博士生杨珏、杭承政一起入职海亮集团。陈军伟是三人中唯一的90后,尚未毕业,且无企业管理经验。
“没有经验”,这也是这批“管理天才”最受争议的地方。海亮集团创始人冯海良曾向钱江晚报记者直言,“海亮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不敢作为。”因为“我们是在为5年甚至10年后集团的发展储备人才”,这样的人才,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对青年管理天才的核心要求是高情商、高智商、高潜质,尤其是情商最重要,看重的是其发展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