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68|回复: 0

(国庆特别节目之血战)被淡化的名将:共和国的无冕元帅粟裕

发表于 2010-10-30 13:43: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共和国无冕元帅粟裕

    20世纪80年代初,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的力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文版传入内地,人们立刻在诸多耳熟能详的文学家之外,惊奇地发现了三大巨匠:钱钟书、张爱玲和沈从文。从此,“钱学”、“张学”、“沈学”风靡文艺界,文化人说《围城》,谈张爱玲,聊《边城》,几乎离开了此三人就谈不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人们渐渐明白:曾经囿于某种既定基调筛选而编写的现代文学史是粗糙、片面的。从而破除了原来若干文学巨头的神话。
  无独有偶,军史上也有这一现象。20世纪80年代之前,华东野战军负责全军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领导和指挥全军的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在战役指挥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的军事核心人物粟裕,长期受到压制和埋没。其赫赫战功遭到贬低、转移、淡化乃至磨灭,几近从军史上消失。
  一些军史出版物将解放战争明明是粟裕提出的重要建议及其重大行动,笼统改写为“华东野战军”、“华野首长”。中央军委与毛泽东曾明示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指令粟裕承担一个方面军的军事指挥重任,在一些出版物中,与华东野战军领导人有关的履历介绍及军队序列中却根本不加说明。
  粟裕曾在解放战争三分之一的关键时间段里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与政委兼前委书记,独立统率一个方面军,有些正式出版物也根本不提及。1958年,因原华东军区主要负责人在苏中有的县提及“粟裕”及“七战七捷”的信件上批示:“这并不好,也无必要”,曾被毛泽东通令全军仿效的粟裕的杰作——“七战七捷”,在粟裕战斗过多年的苏中大地也无人敢提了。于是,当后来人探询解放军方面军劲旅——华东野战军指挥如此精彩、经典战役的人是谁时,出版物中的答案仅仅是“华野首长”。更多的时候没有说,让人去猜。
  凭一般人的习惯思维,想当然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济南战役是谁筹划、指挥的?一些出版物中,包括党史、战史资料和某些将军的传记,甚至在济南战役的发生地济南城的某些主要纪念物上,战役的主要指挥者赫然首列许世友或陈毅的名字。在《虎啸泉城——济南战役卷》一书中,有作者丛正里与台湾某女记者的一段对话。女记者说:“我至今仍不太清楚,济南战役的指挥者究竟是谁?”丛正里回答是“粟裕”。
  接着,丛正里说:“陈毅说,‘他(粟裕)长期在实际战争中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请你注意陈老总后面这句话。”女记者说,“你说的这些,不但国民党人有些不知道,即使是你们的战史资料也不曾详细介绍。”济南战役如此,其他战役亦然。淮海战役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部署、指挥的?大多按既定结论去图解客观史实,一些说法显然还不能自圆其说。一般人都知道抗美援朝司令员是彭德怀,也能说出原来准备让谁挂帅,那之前呢?不得而知。一代名将的战绩与贡献需要后人去考证、发现,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毋庸讳言,这既是粟裕个人的悲剧,也是党和人民的悲剧。”
  粟裕是人民军队革命战争时期为数不多的始终不曾离开过战场的高级将领,频繁转战于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上海诸省市,砥柱华东、中原战场,善于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
  国外某些研究武装斗争历史的学者们喟然长叹,惊呼两个不理解:
  一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其他地方坚持下来可以理解,唯独浙南不能理解,因为那里是蒋介石的老窝,他集结了重兵,交通又方便,游击队为何能立足?
  二是抗日战争中,武装在若干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可以理解,唯独苏中不能理解,因为那里面对侵华日军大本营——南京、上海,平原水网,交通便捷,新四军为何能生存?而这两地的武装斗争正是粟裕领导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唯有“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淮海战役引起了国外军事专家们的惊奇与浓厚的研究兴趣。解放战争中,粟裕作为华东战场的军事统帅,率部南征北战,建树了解放军战史上的众多“第一”。他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将、中华战神。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战争基本停止后,曾指挥全华东野战军四个兵团、八十余万人马的方面军军事统帅粟裕,在接踵而来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因“莫须有”的罪状,成为政治生活不正常时期,第一批被错误批判的军队高级别领导人之一,很快被闲置一边数十年,成为被浪费的人才。多数天下人从此不知世间有粟裕的存在矣!

来源:新浪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