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22 10:09:47
|
查看全部
显然,比亚迪从成立之初就在电池、IGBT芯片等电动车核心技术上持续投入和布局,逐步形成了垂直产业链上的技术把控和整合能力,打造了独一无二的三电自产、自供的垂直整合模式。而这也造就了比亚迪独特的发展路径。
对新能源汽车来说,驱动电机决定动力性,电控决定整车控制性,动力电池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便利性、安全性。比亚迪拥有从电池、电机到电控的完整产业链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这是很多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全产业链整合优势。在这种纵向一体化模式下,比亚迪生产的任何一款新能源汽车都能获得供应链体系支持,从而拥有比较成本优势。据中金公司的测算,刀片电池的采用可降本约5000元,发动机降本约2000元,电控、高压线束等零部件通过设计优化和采购成本降低可节省约3000元。
除了降低成本之外,三电自产自供模式还使得比亚迪汽车的质量可控性大幅提高,更进一步凸显其性价比优势。除了轮胎和玻璃外,比亚迪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来自内部,包括生产汽车的设备工具、零部件的组件材料等,自给率超越50%,有的车型甚至高达六七成。显然,比亚迪汽车的性价比优势,也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纯电e平台:资源整合能力加速器
2020年7月,比亚迪汉EV正式上市后,其在动力、续航、制动、能耗等多方面均有卓越表现,除了刀片电池的功劳之外,还得益于比亚迪最新的e平台技术。比亚迪e平台的特点在于:搭载最新刀片电池、高性能碳化硅模块、全新IPB智能制动系统以及全新二合一高压模块。
其实,电动车平台不是什么新鲜事。国内自主品牌的电动平台中主要有比亚迪e平台、广汽GEP平台等。大众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已经建立了MQB、MLB等多个造车平台,一直是平台化造车的受益者,在纯电动车领域也早已积极布局MEB平台。
2018年,比亚迪正式发布纯电动e平台技术,提出“33111”概念。第一个“3”指驱动三合一,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第二个“3”指高压三合一,包括高压系统的DC-DC、车载充电器、高压配电箱;后面三个“1”分别指——1块强大的PCB板(把智能钥匙、蓝牙模块、胎压监测、倒车雷达、空调控制器等一系列功能控制器集成在一起)、1块智慧的屏幕——Dilink智能网联系统、1块高性能安全电池。不同于大众 MQB、沃尔沃CMA、宝马UKL等造车平台,比亚迪e平台本质上是把三电技术(电机、电控、电池)和车载大屏幕也纳入了平台化的理念中,是一款专门为电动车而打造的平台。
e平台最明显的特点是集成化,同时通过“33111”,比亚迪能够实现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同时大大提升产品质量。换句话说,驱动三合一带来的最重要技术优势就是可以在同一技术平台下,完成不同功率的驱动平台的搭建,生产不同的产品。不同级别的车型可以在同一技术平台下分别配备不同功率的驱动系。依托e平台,比亚迪可以使不同级别的车型标准化,化繁为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与大众MEB平台相比,比亚迪e平台同样以平台化与高效率为宗旨,在同一平台下打造多种不同产品,通过标准化、高度集成化等达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在电池组方面,比亚迪与大众均在平台化建设中使用更高安全性与更强续航力的电池设计,大众还可以通过拆卸电池组模块实现续航里程的自由选择。
在智能系统方面,比亚迪Dilink系统从Di平台、Di云、Di生态和Di开放四个方面搭建汽车软硬件使用平台,全面升级汽车使用生态,大众MEB则采用“VW.OS”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自动驾驶、车内娱乐、智能应用等服务。
在平台化产品方面,比亚迪可以在e平台上实现5种功率要求,搭载在不同级别车型上,大众MEB同样可以自如改变轴距、轮距,调节底盘高度以适应由A0级到中大型SUV的需求。
在车身结构方面,比亚迪通过驱动三合一、高压三合一、低压多合一节省了大量空间,大众通过省出的燃油机空间使得车内空间最大化,达到最佳前后配重。
而且,开放与共享也成为主要汽车制造平台的共同选择。比亚迪在Dilink智能网联系统上全面谋求开放与共享,开放汽车的341个接口数据、66项控制权限,向全球开发者提供一个多维的开放平台,意欲打造一个超级汽车生态。自2018年比亚迪宣布e平台向全行业开放共享以来,已有多家车企如长安、长城等与比亚迪展开合作,比亚迪还与丰田成立了合资公司,这让我们对比亚迪e平台的对外拓展充满更多期待。
大众 MEB也于2018年宣布放开MEB平台使用权限,接纳竞争对手共享MEB技术。其中福特将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新车型,德国汽车初创公司e.Go也已签约大众MEB平台。
比亚迪e平台带来的低成本、动力及能耗效率更高、NVH好、安全性高等核心优势,也直接反映在了比亚迪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上,2017?2019年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增长了3.15倍。
插混DM4.0:降本增效继续领跑
相比纯电动乘用车,插电混动车在长途行驶、成本及价格、保值率等方面拥有较好的优势,有望成未来乘用车主流技术路线之一。比亚迪深耕插电混动领域近15年,持续推动DM技术创新提升,目前已经实现全球装机量第一,累计数超过40万。
2009年2月,比亚迪自主研发设计并生产的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汽车——F3DM搭载DM1代技术正式上市,标志比亚迪在新能源插电混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工信部2009年8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1批)中,F3DM是5款推薦的新能源汽车中唯一的轿车产品,随后比亚迪F3DM销量总体逐年上升,占据新能源车市场巨大的市场份额,上市第二年市场份额甚至一度高达86.69%。
随后比亚迪在插混技术上持续投入,2013年,比亚迪推出DM2代技术,同年12月搭载DM2.0系统的秦DM上市。DM2.0较一代技术结构上有较大改动,单档减速器升级为6速双离合变速箱、双电机简化为高转速单电机,动力性能大大提升。秦DM在试驾会上百公里加速5.9秒和百公里平均油耗1.6L的亮眼成绩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迅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
2015年,比亚迪发布“542”战略(5秒内破百+全时电4驱+百公里油耗2L)后推出了唐DM,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百公里加速时间小于5秒。作为拥有三擎动力、高效节能、快速反应等优势的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唐DM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月销量快速提升至5000台,供不应求。上市当年全年销量占据市场份额20%以上,与秦DM共同占据全国插混市场约60%的市场份额。
2017年,比亚迪继续推出搭载三元锂电池的宋DM及秦、唐等改款升级版本,全面升级插混产品。宋DM也夺得当年插混车型销量冠军。
2018年,比亚迪DM2.0全面升级为DM3.0,能源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开发出更为丰富的动力模式,提升了驾驶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技术的升级换代推动比亚迪迎来全新的产品周期。2018年5月至9月,比亚迪相继推出全新一代唐DM、宋DM及秦DM等车型。全新一代唐DM车型采用全新的外观及内饰设计,并全面提升产品性能,一上市迅速成为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月度销量冠军。
第三代插电混动车型的优异表现,进一步巩固了比亚迪在插混领域的行业领军地位。但DM3.0中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问题仍存改进空间,同时双电机架构下系统成本较高,车型价格也较高。于是,比亚迪推出了DM4.0第四代插电混动技术,根据经济性、动力性的不同,分为DM-p与DM-i两个版本。
比亚迪第四代插电混动技术的DM-i版本解决了DM3.0中的油耗高、系统成本高、低电量时驾驶体验不完美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比亚迪燃油车油耗高、动力不强的核心痛点,且DM4.0成本优势显著,预计可使插混车型售价下降2?4万元,基本实现与同级别燃油车的“购买平价”(考虑补贴的情形),这有助于比亚迪在限行限购城市抢占竞争对手份额。
DM-p版技术路线继承自DM3.0,但在NVH、油耗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同时兼顾了偏好动力性能与追求节约用车成本的消费者群体。根据预测,当2021年所有对应车型上市后,比亚迪插混车型稳态月销量有望超过30000台。
相关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限行限购城市中插混乘用车销量占比为68%,而插混乘用车年销量前十名的车型总销量占比又高达73.00%,其中比亚迪唐DM以2.29万辆的年销量位居第二,秦proDM以1.15万辆的年销量位居第五,宋DM以0.74万辆的年销量位居第九。
据乘联会数据,比亚迪2019年插混车型销量超7万辆,市占率近35%,领跑行业。DM4.0无疑将助推比亚迪保持领先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