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回复: 0

走近阳煤集团“任海平大师工作室”

发表于 2020-10-23 15:17: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成立近4年的阳煤集团一矿“任海平大师工作室”,堪称群英荟萃,硕果满枝。
    工作室领头人任海平,是全国技术能手、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今年被评为全国劳模。“任海平大师工作室”面积只有40多平方米,但它搭建起来的创新舞台却很宽广。
    在这里,榜样的力量得到升华,劳模的精神实现传承。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成为绝招绝技、先进操作的技术“孵化器”,培养技术人才的“梦工厂”,“家文化”的“新高地”。2014年,该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也是阳煤集团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孵化器”的闪亮登场
    6月2日,记者来到“任海平大师工作室”。教室中,投影仪对着的幕布上播放着制作机械图纸的要点,任海平正在培训授课。
    “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通过这个机械设计软件,来制作一些常用的机械图纸……”
    “任师傅,我做出来的这个图,形状总是不对。”
    “你的参数写错了。制作机械图纸,必须熟悉每个参数。不小心错一个,都影响整个图……”
    正在授课中,任海平的电话响了——井下机电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技术人员去维修。
    “小孟,你换衣服下井吧,仔细检查故障原因,早点恢复生产。”任海平嘱咐阳煤一矿运输工区机车检修队电检组职工孟万祥。
    看着孟万祥离开的身影,任海平向记者讲起了当初创建工作室时的初衷:就是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员,让他们能单独处理井下机电设备故障,切实解决目前井下高端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无人能检修的问题,以适应阳煤集团不断快速发展的步伐。
    2011年7月25日,任海平的“大师工作室”正式开班了。任海平结合井下实际情况,理论加实践,台上讲课、台下操作,互动讨论、现场答疑,将工作室变为催化裂化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技术的“孵化器”。
“梦工厂”里聚人才
    攻关硬骨头、创新出绩效……都只是工作室的功用之一。要说劳模任海平拿手的另一项绝技当属他的“带徒功”。工友们说,任劳模带出的设备检修骨干,不仅技术响当当,精气神也与一般人不一样。
    “我是2012年11月份进入工作室的,主要是跟任师傅学习电器设计和相关器械的应用,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很多故障都能独立排除了。”运输工区技术组见习技术员张俊杰说。
    “任师傅讲的都是工作上最实用的,课堂上学的东西,井下维修都能派上用场。”运输工区机电队职工毋瑞兵告诉记者。
        任海平的大师工作室先后培养了一批优秀技术人才,一些能力突出、技术过硬的学员,还走上了管理岗位。
        2011年,任海平与他的工作室学员人人参与,各显其能,帮助一矿自主研发了全煤系统第一列井下新时速人车,成功将火车的制动技术应用于机车,行驶速度提升一倍,有效提升了矿井运输效率和安全系数,矿工们亲切地将井下新时速人车称为“幸福快车”。
    “家文化”情暖人心
    在任海平看来,“大师工作室”不仅仅是一间占地一隅的小课堂,它还是一个温暖的“家”。每名学员都能在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都能人尽其才。
     “这也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方式。新常态下,用物质、用制度留人是刚性的,真正能留住人的,是心、是情。”这是任海平长期扎根基层的心得,也是源于创建“大师工作室”的初心——这里不仅要成为阳煤集团的“技术高地”,更要用心、用情建成一个让每一名成员都依依不舍的“家”。
    运用劳模的吸引力法则,实现“家文化”的落地生根。每一个来到“任海平大师工作室”的学员,都会很快地融入其中。“课堂上是从严要求的师傅,下了课是一位亲切和蔼的长辈。” 孟万祥这样评价任海平。
“任海平大师工作室”已经走过4年的岁月,但这只是这个创新舞台上演出的序幕。随着工作室各项活动的开展,劳模的辐射和传承作用会越来越明显,这里演绎的精彩故事,也会越来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