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25 19:40:08
|
查看全部
羽化青山 菡萏飘香
修晓林
2017年秋日,羽菡赠我上下两册一套的《遇见·你——艺坛名流访谈录》。书中采访人物,均是上海各界的名家翘楚,作家、翻译家、音乐舞蹈家、书法家、篆刻家、军功章获得者、建筑设计师、昆曲艺术家……羽菡的提问直率、明了,被访者的回答详细、清晰,一问一答中,包含故事中的经验、回望中的深度,人生道路的思考,由此,羽菡以手中之笔,带着我们走进这些文化大家的精神世界,这些都是广大读者的欲求和企盼。本书各篇的文字灵活多变、安排精当,以期避免呆板粘滞,让读者在最佳阅读点获得最大信息量,可说是一书在手,收得开卷有益之效。我看着手中这套有一定采访和写作难度的厚重著作,心里竟然会产生来自于“后浪急推”的惊讶和欣喜。
2020年的初夏,我得知羽菡又将出版名为《大雪在人间》的散文集。这于我的心灵,又是一个包含祝福的惊喜冲击,正如她在本书序言中所说“一个梦接着一个梦,赶不走,还断不了。”细读本书校样,对于羽菡的生活内容、所思所想和审美追求,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知悉。
羽菡的这本新著,仍是有二十余篇与文坛、乐坛、艺坛名家的交往,但是这次的文体已不是问答式,而是事由、场景、感言、思索、心理变化、时空跳跃的巧妙转换,这种浑然一体、融会贯通、天衣无缝的创作手法,让人觉得好似面对静默又气象万千的崇山峻岭,宛如入神观察静流活水中,五彩斑斓、争相游弋的锦鲤鱼,也像是手捧一杯清香、鲜爽的好茶,悠然品茗,细咂回味。
书中还有四十余篇,均是羽菡或周游世界名胜,或游历国内古迹,或凝望美景,或窗前静思的所思所得,文字清丽且富有诗意,思绪深沉时常跳跃,这都使人觉得,本书作者是一个浑身浸满浓浓书香、散发文化艺术气息、富有生活情趣并善于学习思考的现代女性。正如羽菡所写:“静静地站着,静静地看着”“我的思想沉下去了”。如今,我们经常身处一个五色炫目、光怪陆离又是轻浅浮躁的社会氛围,稍不留神,缺乏定力,就会丧失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取向,随波逐流,虚度一生。我阅读本书文字的体会是,我们依然应该有惜时如金、讲究效率的精神与韧性,不要被无用功、白忙活而耽误了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和精力。由此看来,羽菡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质量,是有较高文化含金量的,是值得人们羡慕并学习的。
我所十分敬重的白桦、丁锡满先生,一位是诗人中的诗人、“追逐太阳的人”,一位是风骨无边、才学惊人的报界骄子,本书中,有羽菡与他俩交往过程中的感情交流文字,细致又动人。羽菡和友人看望衰竭半昏迷的白桦,白桦微微睁眼说:“他们是我朋友。”羽菡写他与丁锡满的忘年交:“我与丁老每次见面都极亲切亲近,还互赠书法作品。”两位先生,为何对一位年轻的作家小友,高度认可和赞赏?我觉得,这是因为羽菡的成长之路,两旁和前后,必是草木丰美、目不暇接的文化美景。她的心里、眼中和生活处处细节,都是润香着浓的化不开的文化情结和氛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法、绘画、篆刻,还有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京剧,羽菡不仅是喜欢,而且是深入研习,得其精髓之处。“光影之间,虚实之间,黑白之间,气象万千又凝静于前。”“行笔抑扬顿挫,中锋、侧缝并用。”“金石为记,中国三千年的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相结合的古老艺术,也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方寸之间,风月无边。”羽菡与千夜,还都是敏感、热情的诗人,“喜古韵,乐创新”,作为语言艺术皇冠上的钻石,精致、优美又是令人击节赞叹的诗歌,是她俩的心向往之。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和精魂,文艺是滋润人类心灵的阳光和雨露,我们都从中汲取无尽的智慧和勇气,不怕艰辛,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羽菡对此深有心得体会,她说:“让读书品画成为我们的一种日常生活。笔与纸的对话,色彩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滋养和回归。”在共同追求并践行的文化理念、文艺成就面前,是没有年龄和行业界限的。我想,这就是白桦和丁锡满等著名文化人,称赞并将羽菡视为知己好友,并不断给她以新的期许的原因。
我至今也不知道羽菡的真名(在哪里听到过,她的名字里有一个“海”),这在我的交友经历中,从未有过。可能是我觉得,她这个笔名的诗情画意,肯定已经超越了她原名的含意。羽菡,是一个素美又散发着清香的名字。在此,祝愿她轻盈地飞翔在碧蓝的理想天空,向人们展示一代青年作家的自信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