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5|回复: 0

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思考

发表于 2020-10-26 15:22: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中坚力量”,其治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一、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必要性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五位一体”建设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包含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国家制度完善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实现这些目标、完成这些任务,要求领导干部自觉提高治理能力,增强制度执行力,把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治理的效能。

(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了新期待

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追求数量转为追求质量,从追求物质需要转为追求精神需要,从满足客观需求转为满足主观感受。人民群众对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环境有了更多期待,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有了更高要求。这些需求日益增多也日益强烈,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必须适应这些变化。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了新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对社会治理的一次大考,总结这次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找短板、补漏洞、强弱项,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制机制,寻求最佳、最优、最有效的治理方式,是疫情过后各级领导干部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实践要求新本领

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重要的支撑和標志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就实现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所以,无论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还是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看,领导干部都必须掌握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新本领。

二、当前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知识储备上的不懂治理

欠缺科学系统的理论认知、不了解不熟悉不掌握基本的管理规律和知识,是当前领导干部治理水平低、治理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二)精神状态上的不愿治理

一些领导干部在治理过程中不担责、怕担责,怕冒风险、怕出乱子,缺乏创新的胆略和勇气。从根本上说这是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缺失、“四个意识”不强的表现。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盲目自信、过度乐观,不能清醒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面临的风险挑战,也不清楚所在地方、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不愿从外部发展的变化中寻求治理方法的创新。

(三)实际能力上的不会治理

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也是主要方式。熟练掌握这四种治理方式,要求领导干部具备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干部在突发事件面前进退失措,做出的决策顾此失彼,面对媒体提问不知所云,说话做事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说到底是能力不足造成的不会治理。

三、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必须做到“五个要”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首先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准确地把党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到每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在履行职责时始终坚持执政为民、靠人民执政,勇于担当作为、增强八个本领,提高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坚定制度自信

领导干部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还要在中西方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中,深刻理解“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制度原因;更要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好、维护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更清醒的认识、更主动的担当、更积极的作为,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胆略、智慧,学习治理新方法。

(三)要强化法治意识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意识,自觉尊崇、学习、遵守和执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要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正确处理公民私权保护和依法全面履职的关系,通过依法行政、规范用权提高治理效能,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

(四)要加强探索创新

一是创新治理理念,变命令式管理模式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治理新能力。二是提升能力素养,建立健全常态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打破干部专业局限、开阔其视野,提高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激发治理智慧,要让领导干部在治理实践中学习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等科技手段,创造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四是健全创新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在制度和治理理念上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并及时总结和提炼。

(五)要提高执行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执行准确、有力,国家治理才顺畅、有效。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要自觉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制度执行中不搞变通、不打折扣。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要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于治理的全过程,架起制度执行的“高压线”,拉起制度执行的“红线”,划出制度执行的“底线”,真正使制度的威力转化为治理的效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