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26 17:52:06
|
查看全部
善用情绪,引发思考
疫情的突然爆发对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在面对死亡事件(威胁)时,会有意或无意地产生情绪和认知两个方面的反应。基于此,我对于作为逐渐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的80后、90后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善用情绪。根据恐惧管理的研究,人们面对疫情的迅速扩散和死亡的潜在威胁会产生焦虑、愤怒、同情、沮丧的情绪,进而可能产生不确定性、不理性的行为反应。因此,不用过于紧张,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
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疫情中,我们经常看到情绪过激的行为。实际上,很多悲剧都来源于一时的情绪冲动。因此,我们要对情绪有科学的认识,及时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同时,理解他人的消极情绪,不要让情绪过度激化。请记住,疫情让整个社会都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
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对于自己,在了解疫情会导致焦虑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对于他人,请多给予一些支持和理解。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于降低焦虑等消极情绪有显著的作用。
第二,善于反思。恐惧管理理论指出,面对死亡的潜在威胁,人们会进行自我反思,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肆虐的疫情或多或少地会引发人们的思考。这种思考可能是无意识的,其影响因人而异,也取决于受到疫情影响的程度。
对职业发展与价值观的思考。疫情会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什么是自己最看重的?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希望后世如何看待自己?这些并不是空泛的哲学思考,而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生道路。当下是一个很好地反思过去、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的机会。
對家庭责任的思考。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这次疫情让很多人改变了对家庭的看法。80后、90后人群大多已成家立业,可以反思一下对家庭的认识,自己对父母、配偶、子女的责任。
对事业和所在企业的思考。人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所在的组织,与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是否吻合。疫情过后,正是一个重新洗牌展现自我的机会。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施展才华?如何崭露头角?对于企业来说,同样需要深入思考。如何留住、激励、提升员工?如何跟员工一起共渡难关?
不可忽视的心理疏导
疫情势必会对企业员工的心理造成不少的困扰。特别是对许多的新生代员工而言,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经历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帮助这些新生代员工适应非常时期的环境、摆脱目前的心理危机与困境,让其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这是我们企业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认为企业可以以此次疫情为契机,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心理援助,帮助企业消除导致员工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预防员工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一,企业应该建立专业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问题评估体系。可以通过问卷等方式,进行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员工的压力来源,并通过引入外部专业心理机构或聘请心理学专家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二,加强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开展员工和管理者培训。以最近的疫情为契机,聘请心理学专家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和培训,使员工增强对心理问题的关注意识,树立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通过压力管理、应对挫折、保持积极情绪等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及时消除员工的心理压力;另外,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了解员工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掌握心理管理的技术及应对措施,以帮助员工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科学、及时地进行缓解和疏导。
第三,设计并改善工作环境。与老一代员工相比,新生代员工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的硬环境(如方便快捷的网络化办公条件)和软环境(如弹性工作制、民主的工作氛围、支持性的组织文化、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平台等),努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给员工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团结、向上的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指明员工的发展方向,消除外部环境因素对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面对疫情的挑战,公司可以借此机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员工提供热线咨询、网上咨询、团体辅导、个人面询等帮助,充分解决员工心理困扰问题,以助其摆脱心理困境与危机,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中来。
此类重大事件对人们所造成的影响并不会随疫情褪去而立即消失,因此企业还要加强预防和消除工作场所疫情后遗症。首先,要预防员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关心他们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如有征兆,及时救治。其次,消除“疫情歧视”。企业应建立包容理解、互助互爱的文化氛围,搭建彼此融入与积极互动的平台机制,力图消除疫情所带来的隔阂与冲突。
在这场疫情危机中,企业应为一线的员工提供充足的劳动保护、薪酬激励以及健康保险等,积极努力保障员工工作岗位,关爱和资助生病的员工及其家人。希望通过这次事件,全社会都可以形成共识: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是企业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