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26 18:00:43
|
查看全部
三、实证分析:社区教育促进社区能力的机理
(一)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适用于回答“怎么样”“为什么”等类型的问题[20]。因此,本文以案例研究方法为主体,采用参与式观察方法,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度观察,深入现场观察案例发生过程以及相关工作会议、重要活动,挖掘社区教育的要素,考察社区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社区教育与社区能力的契合点,从而探寻社区教育提升社区能力的过程与机制。进而从社区教育与社区能力的契合点出发,从不同维度揭示社区能力不断生长的内在动力,并以案例分析为着力点,深度挖掘故事背后的理论线索,以完整展现社区教育促进社区能力的过程与作用机制。
(二)案例背景概述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积极发展社区教育,2009年、2010年先后获得“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光荣称号。此外,武昌区以社区教育学院为主体,积极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在区内多个社区进行了创新实践,成功入选“2014年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名单。其中,D社区作为“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试验点,成为武昌区依托社区教育创新社区治理的典型,并于2018年入选民政部“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及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优秀案例库。
D社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省直单位宿舍以及还建楼为主体的典型的老旧小区,现有住户4445户,居民约1.5万人。D社区依靠行政手段解决了环境“脏、乱、差”、硬件设施不齐全等基本的民生问题,但却无法改变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不积极的局面。2014年9月S街分校在D社区挂牌成立,截至2017年年底学员已有千余人。2016年3月,在武昌区社区教育学院的指导下,D社区书记积极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依托社区学校创建了“班长议事会制度”。“班长议事会制度”是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协商解决社区问题的制度化参与机制,包括“确定问题-意见搜集-召开班长议事会-会议落实”四个基本环节。D社区学校现有班级43个,每班设置班长一名,他们是“班长议事会”的固定参与者。各班班长针对开会议题事先向本班学员征集意见,汇总意见后代表班级参加“班长议事会”,班长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会上充分表达意见,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形成决议。截至2017年年底,D社区已经成功召开八次班长议事会,班长议事会的主题分别为“班长议事会培训会”“如何让楼道亮丽起来”“巡逻队工作制度讨论会议”“巡逻队成立培训会”“班长培训会”“如何做文明养宠人”“让志愿服务时间转起来”“解决停车难问题”。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D社区制定了《班长议事会制度》,设计了《班长议事会意见建议收集表》《班长议事会意见建议整理分类表》,建立起一整套较为规范的班长议事会制度和程序。目前,班长议事会已经成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制度化渠道,并成为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
本文选择D社区作为研究案例的原因有三:一是D社区作为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创新示范社区,受到区、街道以及社区教育学院的高度重视,国家权力代表与社会组织在社区内活动频繁,更有利于探究各主体的行为逻辑及互动关系。二是D社区在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方面的探索相对成熟,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机制较为完整且已经成为社区公共事务解决的重要途径,更有利于分析社区教育在社区能力建设不同阶段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三是社区教育学院在D社区展开了“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行动研究。D社区历次班长议事会材料丰富,不仅能够为我们的调研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提供了参与式观察情境,便于笔者参与观察。笔者在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多次在武昌区社区教育学院、各社区分校,尤其是D社区进行实地考察与深入访谈,多次参与D社区“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相关工作会议以及实践行动。访谈对象包括相关政府领导与干部、社区教育学院领导及教师、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学校管理者及学员、社区自组织成员及其他居民等50余人。本文的分析材料主要来自于上述实地考察与深入访谈,以及政府相關文件。
(三)案例分析
1.居民参与能力维度
参与是社区能力建设的基础与前提。个人只有通过参加组织生活,才能更好地进行决策,分析并采取行动处理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21]。从这个层面来说,社区能力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社区参与问题。针对我国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弱、参与内容简单、参与程度不深、参与方式多被动少主动的客观现实,解决参与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如何组织居民;第二,如何让居民有意愿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第三,如何让居民有能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D社区以社区教育为前提,以社区学校为平台,凝聚社会资本,对居民进行教育培训以提升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
(1)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借助社区学校聚合社区居民
D社区学校创建三年以来,通过各种特色课程(例如绘画班、楷隶班、葫芦丝班、舞蹈班等)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例如节假日文艺演出等)来团结社区居民,学员已有千余人。社区学校对居民的聚合功能,为社区参与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区学校开展的课程、兴趣组织不仅增加了居民之间的联系,且在加强交往与互动的基础上,加深了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提升了社区社会资本,社区共同感得到了培养,奠定了社区居民参与的组织基础。
(2)通过教育培训,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
D社区依托社区学校开展了系列培训课程以及体验式学习实践,针对居民、议事代表、管理者三类主体展开了不同类型的培训。针对居民,开展“话说社区——生活共同体意义”等培训提高居民参与意识。社区学校以情境引入,以问题引发居民思考,引发居民讨论,在讨论中实现自我教育,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与建设中。针对班长等议事代表,开设“社区治理创新班”,开展“班长议事会培训会”,提高居民提出问题的能力、理性表达的能力、协商议事的能力。在社区学校教师的引导下,以“养宠”等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入手,在情景模拟中,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理性表达,如何利用开放空间技术、罗伯特议事规则、非暴力沟通技巧等进行沟通和协商。针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学校管理人员以及作为会议主持人的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一方面,通过周例会、座谈会等会议,共同学习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从理论层面加强对居民自治和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认识,强化理论指导;另一方面,重视“体验式学习”,经过反复观察居民议事现场、现场评估主持能力、学习后再反思等多个过程,提高主持人对“班长议事会”的把控能力。在社区学校的聚合作用下,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社区的内聚力不断提升,这不仅体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在社区事务的开展中也逐渐显现出来。“原来大家还不是蛮熟悉,通过这个组织和这个平台,互相彼此了解一下子,大家走到一起了就成了兄弟姊妹了,就成了一家人了。”(HHL20180420)“既然是大家的事情就大家来管,就大家来想办法。”(JJD20171027)
2.“草根”领导能力维度
领导力与参与紧密相连,广泛的社区参与需要强有力的、方向性的、结构化的领导,而领导力同样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参与基础[22]。培养地方“领导”意味着与现有优势资源进行合作,并为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提供积极的回报[23]。社区教育的草根属性为D社区在社区治理中的草根领导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通过组织平台、表彰激励、情感互信等方式提高“草根”领导能力,从而增强社区内部聚合力。
(1)搭建组织平台,培养“草根”领导者的能力
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产生了以居民兴趣为纽带的组织,诸如羽毛球队、舞蹈队、乒乓球队等众多社团以及“七宝巡逻队”等社区自组织。这些基于兴趣或者共同愿景所成立的居民自组织为居民展示个人才艺提供了平台,“草根领导者”通过与居民之间频繁的接触打破隔阂,通过自我展示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赞赏,在社区团体中形成了个人的影响力。此外,依托社区学校成立的各类社区自组织不仅是孕育草根领导者的土壤,也是其服务社区、发挥自身价值的活动场域。通过赋予草根领导者一定的事权,对其“领导地位”进行公开认可,同时赋予其服务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例如,社区居民W女士2016年成为社区学校学员,凭借服务群众的热情很快成为学校志愿者。随着W学员群众基础不断扩大,社区学校任命其为“班主任”,负责日常教学安排、基础设施维护等多重任务,在工作中W学员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我觉得我还是有用的人,工作蛮适合我,我就适合做这些跑前跑后的工作,跟大家沟通。让我有地方发挥自己的余热,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穿上工作服,带上袖章,就觉得自己是(社区的)主人。”(WML20171108)
(2)公开表彰拓展激励形式,强化草根领导者的志愿精神
D社区学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评保障制度,将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社区志愿服务纳入考评体系,每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教师”“优秀学员”若干,并将其事迹进行整理公开宣传。此外,草根领导者也是社区“优秀党员”“社区积极分子”的重要候选人。例如,“七宝巡逻队”队长曾被社区评选为“优秀党员”,并入选“武昌好人”,被广泛宣传。进行公开表彰不仅能够使草根领导的付出得到回报,同时能够有效地帮助草根领导者树立公众形象,扩大群众基础,强化了草根领导者的志愿精神,是领导者进一步开展工作的重要动力机制。“我好像天生就喜欢这种工作,有成就感,今天书记表扬,明天L校长表扬,D老师、C校长也表扬,心里总是乐开花。”(WML20171108)来自领导、同事的肯定为草根领导者注入了工作动力。
(3)建立共同情感与互信机制,加强草根领导与社区的情感联结
在草根领导能力的提升过程中,组织平台、公开表彰等因素是培育草根領导的外部条件,而共同情感尤其是信任的建立,则是草根领导服务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信任是草根领导者与社区产生情感连接的核心要素,包括草根领导与社区干部之间的信任以及草根领导与居民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交往中得到强化,日常频繁的情感交流又进一步强化了领导者、社区干部、居民之间的信任,从而形成良性的互信机制,草根领导者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可以切实造福于社区居民。“七宝巡逻队”的负责人H队长的经历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H队长经历了家庭变故,深陷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社区书记与学校志愿者多次与其沟通,并任命其为“七宝巡逻队”队长,使H队长感受到来自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感谢书记把我拉出来做事,有些事情牵挂着就把我的精力分散了,感觉很欣慰,感觉很畅快。我蛮有成就感,别人都对我蛮体贴,蛮关怀。特别是那些年纪大的,一言一行都让我很感动。”(HHL20171108)截至2018年4月,在H队长的带领下,七宝巡逻队已经由最开始的49名志愿者发展到248名,在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凝聚社区资本、链接社区资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