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造型时尚的布艺沙发、设计新颖的咖啡水吧……位于福建厦门湖里区安岭路的“创新园共享职工之家”,是律师何玲在拿到执业身份后每周一“驻点坐班”的场所。在这里,曾经在当地工会12351平台当了5年工会专干的何玲终于可以以一名职业律师的身份为园区6330家企业、近6万名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周一线下服务,周三、周五线上咨询。何玲的职工维权档案夹被1200多份档案塞满,她的私人微信也因为咨询服务的对象众多,不得已添加了“除园区公益咨询外,其他咨询收费”的签名。对园区职工法律咨询实名制登记、责任制落实、跟踪式服务是这个共享服务点的承诺。2年多来,她协助30家园区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调处劳动纠纷96起。
创新园里高新企业多、小微企业多,职工需求多元化,而工会则面临着独立建会难、服务手段单一、人员力量不足等诸多难题。据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黄双凤介绍,针对组建存在的痛点,工会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依托创新驿站,通过项目招标、购买服务等社会化方式,为园区职工提供专业化的工会服务。
“我希望工会定期举办线上招聘会”“高龄产妇如何保胎”……黄双凤告诉记者,职工心愿还能线上线下订制“共享”。在职工之家线上线下设立的“共享订单栏”里有不少园区职工的留言。这个订单栏在收集职工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将职工之家的服务事项推送给职工。
从线下园区创新驿站咖啡厅里的工会会员折扣到每周一晚在创享天地运动馆的免费运动场地,从“共享云服务平台”内搭载的心理咨询、共享书屋等工会服务模块,再到“共享云学堂”内为职工开设并可以更换学习积分的PS操作、抖音运营等公益课程,这些线上线下的共享服务项目都来自职工留下的“订单”。厦门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倪超感叹:“建设‘共享职工之家’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赋能工会服务职工的初心。”
而像创新园这样的共享职工之家,不仅出现在了湖里的21个社区、企业、楼宇,还被复制到了远在甘肃临夏的东乡县。2018年以来,区总工会投入106万元帮助对口扶贫地区,在扶贫车间周边、沿洮河经济带、厦临经济园等地建立起了10个“共享职工之家”,让共享理念“飞地”传播。
剪裁、缝纫、包边、组装……在东乡县美佳雨具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管理员马艾西跟工友们忙碌着,一件件成品雨伞从她们手中流下生产线。“以前,住在山沟里,一家老小靠天吃饭,易地搬迁后就来这里上班了,一个月能赚2000多元。”马艾西告诉记者,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打工,还能和周边多个扶贫车间里的工人一起在“家门口”的共享学堂参加订单式培训。她笑说:“钱也挣上了,技术也提高了,生活越过越好了。”
“企业不花钱有了更优质的工人,工人不花钱有了更好的收入。”东乡县总工会主席马俊表示:“共享为企业和职工带来了双赢!”
“推动‘共享职工之家’线上线下‘飞地’发展,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共建与共享、封闭与开放、服务与维护之间的关系。”在福建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丁文清看来,要不拘于“正统”,不囿于“模本”,努力让工会服务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相衔接,推动“资源最大化、利益最大化、服务最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