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24|回复: 0

“野蛮生长”的农村自建房安全谁来管

发表于 2020-11-2 11:40: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山西襄汾“8·29”重大坍塌事故敲响农村自建房安全警钟。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了解到,多年来,农村自建房近乎“野蛮生长”:没有规范的施工图纸,请的工人大多是农村“土师傅”,对建材的选择主要依据经济实力。尤其是随着城镇化发展,一些农村自建房变身经营性场所,简单随意地改扩建,使得安全风险陡增。

  然而,数量庞大的农村自建房,目前却处于监管“真空地带”:法规政策缺失、基层专业力量薄弱……汲取事故教训,农村自建房安全该如何保障?

     无审批、无资质、无标准:“我的地盘我做主”

  2年前,山西省太原市周边县区的农民刘友明,在自家宅基地上盖起了二层楼房。“图纸是找一个亲戚设计的,就简单画了画样式。”刘友明说,周边的房子都是小二楼,每家样式都不一样,他和亲戚考察了几户之后,确定了设计图。

  没有向乡镇或村委会申请,刘友明的房子便开建了。“村里盖房子不用申请,只要不占别人家的地就行,至于你用什么人、用什么材料,没人管!”刘友明告诉记者。

  打地基、选材、砌砖墙、浇筑……工程进行到哪一步,刘友明就请哪一行的师傅过来。“都是熟人介绍的,我们也不知道人家有没有资质。”刘友明说,在建房过程中,有的师傅手艺着实不行,后面的一堵墙建成后发现是歪的,后来又拆了重建。

  建房所需的建材也是刘友明自己联系采购的。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与刘友明一样,大多数农民建房并没有经过任何申请审批,也没有科学设计,从打地基到房屋结构、选材用料等,都是当地“土师傅”或资质不明的施工队,根据自身经验和村民的建房预算来定。

  60岁的王师傅是当地农村的一名泥匠,周围村里谁家盖房子,都请他过去帮忙。他20多岁时跟着师傅学了这门手艺,但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也没有考过相关证书。

  王师傅说,有的村民是盖到什么程度,需要用什么工种再找师傅;也有的是请个施工队大包,把全流程都干下来。一般施工队都是同时给好几家盖房子。

  “有钱就用好的材料,没钱就将就点。”王师傅说,房屋建材选取有一定标准,应该根据房屋结构进行精确测算,但实际上,材料的选取全凭施工人员的经验和村民的预算。

  “钢筋、水泥、砖等建材,不同标准有不同价格。预算少的,就用质量一般的。比如钢筋该用粗的,用成细的,该用5根,用上3根。”王师傅说,只要不是太离谱,施工人员一般不会有异议。房屋建成后,房主目测是否有歪斜、裂缝等情况,如果没有,房屋就算验收通过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介绍,我国农村基数庞大,农房数量众多。“农房建设高峰期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经过10到20年的使用寿命,现在到了问题集中爆发的时候。”

  再加上农民建房攀比心理比较严重,房子越盖越大,但手里的钱是有限的,“用最少的钱盖最大的房子,相当于埋下了隐患。”罗德胤说。

  记者了解到,在山西襄汾“8·29”重大坍塌事故中,坍塌房顶使用的是预制板,这种建材由于造价低、使用方便,20多年前在一些地区使用广泛,当初建成的那批房子目前已存在各种安全问题。

  库房厂矿变身“婚庆园” “突击建房”隐患多

  记者了解到,农民自建房如果是自己住,一般安全性较有保证,即使出现问题,农民也能及时发现,进行修补。一些村民反映,现在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农村自建房改成的经营性用房,尤其是改成人员聚集的经营性场所。

  目前在农村,需求最大的就是举办婚丧嫁娶宴会的场所。过去,此类宴会一般在农民自家院子里操办,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去专门的“宴会厅”。

  一些大的村庄、乡镇都开设了此类场所,有的是将老饭店进行改扩建,有的则是由库房、厂矿改建而成。由于最初功能设计不同,改了用途后,房屋安全隐患增加。

  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临近县城的村庄,公路旁一排房子里正在筹备一场婚礼。记者了解到,这排房子原本是村里建的仓库,外墙是砖混结构,顶上盖的是彩钢板。目前其中几间租给了商家做门面房,剩下的成了村里的“婚庆园”。

  筹办婚宴的人员告诉记者,这场婚宴打算开75桌,如果一桌按10人计算,将会有750人在这里用餐。记者看到,这个“婚庆园”外墙涂成粉红色,里面房屋跨度有十五六米,除了外墙外,没有柱子做支撑。房顶彩钢板用做支撑的钢架,是普通钢管。

  “用什么类型钢材,应根据房屋跨度等进行专业测算,跨度越大,要求钢材的承重性能越好。对于跨度比较大的房子,一般使用槽钢或工字钢做支撑。”一位监理工程师告诉记者。

  此外,记者还看到,这里的厨房就在大厅隔壁,师傅们做饭用的都是燃气灶,液化气罐就摆在燃气灶的旁边。

  一位门面房租户告诉记者,他们的门面房和“婚庆园”是用石膏板隔开的。租下之后,他发现房子质量很差,自己又加固了一下,吊了顶。“当时还挺担心装的时候塌了。”

  对于旁边的“婚庆园”,他很担心,“毕竟最初建的是仓库,安全标准较低,改成‘婚庆园’,一场婚礼就是几百人,有很大隐患。”

  记者走访多处农村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有十多年前建成的老饭店,近年来又扩大规模,可容纳四十多桌的场地竟是搭建的简易房;有的厂矿由于环保限制关停,也将闲置的厂房改成了宴会场所。这些场所不仅房屋质量安全堪忧,且由于是后期改建,一般门面较小,如果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人员难以疏散。

  此外,一些农村“突击建房”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农村,有的农民听说要整村拆迁,就开始在自家院子里盖房子,因为房子比院子补偿多。但是临时盖的房子,质量很差,甚至连地基也不打。有的村子最后并没有拆迁,就留下了一堆有问题的房子。

  2014年,就有媒体曝光,为骗补偿,云南金平城郊稻田一夜冒出一个村。这些突击建造的石棉瓦房是竹子做的支撑柱,连横梁都是竹子,下暴雨吹大风就会塌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