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4 16:04:38
|
查看全部
品质账——
良种推广成了市场敲门砖
“别看现在一斤能卖十几块钱,之前多少年都是三块钱一斤,根本卖不上价。”曾经在乐业县水果生产办公室工作多年的禤大明说,当时本地的绿心猕猴桃,品质不佳,卖不上价。
变化的开端,还要从15年前说起。
2005年,乐业县农业部门到四川、陕西考察农业生产,认为猕猴桃在本地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同年,广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在区内选择了包括乐业县在内的10个县做猕猴桃生产性推广。两者的结合,揭开了乐业县猕猴桃品种改良的序幕。
最早启动的是同乐镇上岗村、六为村,两个村总计600亩的试验田里,分别种上了引自外地的两种猕猴桃。
3年后,果子挂上了枝头,试验结果也摆上了案头:来自四川的红心猕猴桃品种,丰产性较好,甜度更高,市场价格最高的时候能卖到40元一斤。
很快,不少乡镇都种起了红心猕猴桃。但是,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随后的几年里,不少猕猴桃藤出现了僵苗、死苗,挂果量也比当初试验田里的少了不少。”禤大明回忆,由于找不到症结所在,从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到种地的乡亲们,都生出了一股怀疑:猕猴桃,这里到底能不能种?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股疑惑被一次机缘巧合冲散。禤大明回忆,当时县里的一个种植大户没有选择在田地进行种植,而是把猕猴桃种在了山上,4年后,80亩山地实现了2600斤的亩均产出。
“两相对比,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随着猕猴桃藤的生长,根系越扎越深,低洼的田地容易积水,造成根部腐烂,相反山坡地则利于排水。”禤大明说。
就这样,乐业县的猕猴桃品种改良重新步入正轨。2012年开始,政府加大推广力度。时至今日,乐业县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5万亩,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8073户34923人。
“最初600亩的试验田,就投入了600万元。可没有那样的探索,哪来今天的致富果。”在禤大明看来,这样一笔账,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