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3|回复: 0

再生稻 又飘香(庆丰收 迎小康)

发表于 2020-11-4 16:09: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早上5点,天还没亮,安徽宣城市郎溪县双庙村村民袁宏才就起了床。一杯清茶下肚,穿上胶鞋,带上铁锹,开着皮卡径直向田里奔去。他说:“下个月,我种的1000亩再生稻就要迎来第二季收获了。现在正是水稻生长关键期,可不敢掉以轻心。”
  打开车门,袁宏才三步并作两步,迫不及待到田里察看情况。捧起一串稻穗,他仔细观察:“有些再生稻已经开始灌浆了,不出意外,很快就能迎来丰收!”
  57岁的袁宏才,是郎溪宏业粮油种植家庭农场的业主。农场从2017年开始试种再生稻,当年年末总产量达到160吨,因为品质优良,很受消费者喜爱。尝到甜头的袁宏才从2018年开始,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
  “每年3月初,我们要把种子放到育秧盘里培育,其中最关键的农资是育秧基质。”老袁说,“今年受疫情影响,原本从外省购入的农资无法送达,一旦错过育秧最佳时机,损失就大了。”
  袁宏才向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反映了情况,没过几天,好消息传来,县农业农村局专门为他开了一张“急用农资通行证”,确保农资顺利运抵农场。
  为克服疫情和汛情影响,确保秋粮不减产,郎溪县拿出了硬举措。农情监测和农资调运两手抓,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引导农户及时以直播、育秧移栽等方式补种水稻,同时组织139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户。郎溪县还鼓励和引导种粮大户种植再生稻,今年对再生稻种植户落实每亩补贴120元的奖补政策,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
  “前段时间再生稻第一季成熟,我们抓紧抢收,产量比往年还略高。”老袁说,“加上今年粮食收购价有小幅度增长,里外里一合计,收入增加了不少。”
  除了1000亩的再生稻种植,袁宏才的农场还有1000亩地用于小麦和杂交稻轮作。“5月的时候,小麦就已经收割,下个月杂交稻也要迎来收获期。今年保守估计,收入能有60多万元。”老袁笑着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2日 02 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