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副教授李建玲说:老人“慢性子”更易健康长寿。
起床慢。深夜熟睡时,代谢低,血流相对缓慢。如果早晨起床时突然起身,容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或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慢慢起床更健康,起床前,先在床上闭目养神5分钟,伸懒腰、干洗脸后再慢慢起床。
吃得慢。吃饭快的人,很容易吃多,在大脑饱食中枢发出停止信号时,已经吃了太多。这样不仅容易发胖,而且还有点伤胃。所以,吃东西时,最好咀嚼30秒再咽下,八成饱放筷。
喝水慢。当人感到口渴时,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如果一下子猛喝大量水,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负担突然加重,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衰、脑卒中等。喝水最好是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猛喝。把喝水的量平均分配到一天中多个时间段。
说话慢。语速太快,易使老人情绪激动、紧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说话速度慢一点,对老人身体有好处。
运动慢。平时锻炼少,猛然去跑步,反而更伤身。可以先从缓慢的运动开始,比如打太极拳,更轻缓,更安全,强度也更好掌握。还要注意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减少运动损伤。
脾气慢。脾气急躁,体内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如果没有恰当疏导宣泄,很容易焦虑,引发心理或者身体上的不适。对于本身就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更可能引发意外。脾气慢一点,少生气,少焦躁,及时对情绪进行调整,培养“慢心态”。 (据《健康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