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55|回复: 0

强迫职工“融资”是一种“病态招商”

发表于 2010-11-3 13:56: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上个月,河南省方城县16个乡镇和县直各单位的3万多名干部职工,均接到单位领导下达的1000元到3万元不等的“融资”任务,以支持县里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而据调查,这场开展了一个月之久的“融资”活动,竟是在没有下发任何红头文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也没有向参与“融资”的职工提供任何正规收据。(11月2日《工人日报》)

    作为一个财政困难的农业大县,为求发展进行招商引资,本身没有错。可是,不从自身财力出发,硬是打肿脸充胖子,强迫职工“融资”,有的领导甚至还恫吓职工说“完不成任务就卷起铺盖走人”,这就很不理智了。我认为,疯狂的招商引资反映了当地官员的“政绩冲动”。而“政绩”一冲动,地方官员啥荒唐事都能做得出来。

    那么,地方官员的“政绩”为何会频频冲动呢?想想也“情有可原”。现在的官员任期通常也就几年,而不少官员认为,要在几年内拿出“辉煌政绩”,非得来几个“大手笔”不可,否则自己的仕途也将受影响。因此,一些急于求成的官员不惜背负劳民伤财的骂名,孤注一掷地把所有精力都押在招商引资上。又由于地方财力实在疲软,只好搞荒唐的“职工融资”了。这种强制性集资搞工业园建设的权力折腾,肯定会引起许多职工的强烈不满,也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社会后遗症。

    所以,就算是“不得已而为之”,用“职工融资”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也是“病态招商”,实不可取。再说,招商引资也是高风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到头来还会赔进去。这种做法,根本不是什么科学发展的良策,最终引来的可能是一个亏账。而官员任期一到,拍拍屁股就走了,给当地留下的却是一个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因此,作为地方上的父母官,在对待招商引资的问题上,应头脑清醒,实事求是,克服好大喜功的浮躁心理,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并且凡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鸡毛蒜皮”小事抓起,抓一事,成一事,务求高质实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法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