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子午
来源:广西日报
据《广西日报》报道,在易地扶贫安置工作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开通网上“民情回单”平台,推行“党建+民情回单”服务机制,易地搬迁群众有诉求可填写“民情回单”,有关方面确保及时回应和受理解决易地扶贫安置点群众诉求。
罗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算多,回单所涉,主要是搬迁群众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共性诉求。报道称,“民情回单”机制运行以来,该县共办理安置点群众诉求1930多件,这意味着安置点的群众诉求不少,回单背后的民情更大。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诉求,是扶贫精准施策的应有之举。
宏大的脱贫攻坚壮举,恰恰需要始终坚持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焦点要精准,举措要精准,退出要精准。遵循精准产生的工作量,肯定又细又多且庞杂,却也恰恰能照见一个地方的扶贫责任、脱贫决心,见证一个地方扶贫措施是不是细心用心。
目前,“十三五”规划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国有930万贫困人口乔迁新居,走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自然条件恶劣之地。其中,广西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已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涉及13个市、78个县(区),工程难度之大全国少有。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我区制定出台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涉及安置点选址和规划设计、整屯搬迁、项目管理、资金监管、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迁出地耕地林地管理利用、拆旧复垦等各个环节各方面。后续又研究出台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领导包点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今年则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县和大型安置点挂牌督战。
全区各市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针对本地实际,提出了许多有益有效工作思路,实践摸索出一些可行的扶贫做法,比如“易地扶贫+”的产业配套发展模式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三五”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指引》先后6次推介广西的经验做法。这说明,我区各地易地扶贫搬迁确实做到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政府扶贫搬迁安置不易,贫困群众安居乐业更难。这一过程中,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搬迁安置点的管理与便民措施设计,政府各部门能不能通力合作,听取、受理并及时解决搬迁群众诉求,至为关键。对此,罗城的“民情回单”提供了一种思路参考。
扶贫脱贫,精准施策,这“策”并不一定要有多么宏大的叙事结构,却一定是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精确诠释。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必须在搬迁后的社区管理与政务服务各项措施的细节设计和落实上,花更多心思,既要完善安置点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拓宽创业就业渠道,更要做好贫困搬迁户日常管理和服务便民工作,帮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展开新生活。
“我心安处即故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有了归属感,放心了,安心了,就会努力地在新地新家创新业,有获得感、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