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40|回复: 0

“人均慈善水平低”背后的真问题

发表于 2010-11-4 08:11: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民政部日前发布的《慈善蓝皮书》指出,去年我国社会捐赠量达332亿元,占GDP的比例仅为0.01%,而美国则为2.2%,目前中国人均捐款仅为25元。(11月3日《新京报》)

  中国慈善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若以“人均慈善”进行表述的话,便容易转移公众的视线,直至掩盖了慈善问题的本质。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的数目。”我们的慈善不管以怎样的增速成长,只要被除以13亿这样的超级分母,也都将变得微乎其微了。同样,面对那些人均面积严重超标的豪华办公楼,以及凝聚着诸多腐败因子的形象工程,只要以13亿“人均”一下,就非但没了问题,说不定也一样会得出“中国最低”的另类结论来。

  那么,我们的慈善落后于世界的原因究竟在哪里?首先,慈善机构成长土壤严重板结,导致各类慈善基金会无法自然生长,比如前些时“壹基金”遭遇的生存尴尬。以美国为例,2009年各类基金会达到了75595个,资产总额达5834亿美元,而中国只有1800个,资产规模更是惨不忍“比”。其次,中国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不足,消减了公众参与慈善的信心或积极性。再者,一些地方官员出于自身政绩因素,常常利用权力等有形之手对慈善搞行政干预,使得“被慈善”的现象层出不穷,也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育。

  显然,“人均慈善”水平再低,板子也不应打在公众的屁股上。(牧野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