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央视网消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坐在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燕窝垸村燕儿谷徐家老屋的门口,该村“第一书记”徐志新诵出这句诗,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燕窝垸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南麓,因三面环山、形似燕窝而得名。一条长12公里的山谷里,沿线有6个贫困村,48个村民小组,1392户5630人,其中贫困户411户1277人。过去的燕窝垸村因为穷、乱、差,被戴上了一顶“厌人垸”的帽子,小伙娶不上媳妇,姑娘嫁不出去。村民在泥土里扒食、汗水里挣钱,种粮是主要生产方式,经济效益低,遇上旱涝灾害,收入就没保障。
这一切,土生土长的徐志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0年,在外打拼多年,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徐志新响应国家号召,回到燕窝垸村“返乡创业”,精英律师变身第一书记,带动乡亲父老脱贫致富。“逢山修路,遇水架桥”,徐志新结合当地实际,在燕窝垸村打造“燕儿谷”,通过“联合党建、联合决策、联合规划、联合办公、联合投资、联合环保、联合创业”,公司联合村党支部组建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村级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党支部——罗田县燕儿谷联合党支部,实现村与公司互利共赢。
2014年12月燕儿谷顺利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创建验收,仅仅3年的时间,燕窝垸村就完成了蜕变,荒山成花海,崎岖变坦途。2016年底,燕窝垸村通过了“户脱贫,村出列”的初步验收,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
如今的燕窝垸村,不仅有了中国最大的茶梅基地,还建成了燕归园、茶梅小镇、茶梅园、苗圃基地、梅岭、玉兰园、桂花冲、樱花园等一大批特色苗木基地,配套新建了农家旅馆12家、农家乐45家、旅游观光服务站点10处,观光旅游风生水起,以休闲养老观光研学教育为方向的全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旅”“农文”“农养”“农教”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互促互进、全面开花。有了旅游的带动,村民说同样是种地,过去种的是口粮,现在种的是商品。
乡村正在越变越好,但徐志新意识到“只种花种草没有竞争力,拼规模是拼不过的,要拼就得拼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无中生有”的燕儿谷要想发展必须要抓住文化做基础。于是燕窝垸村独有的“九佬十八匠”应运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