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晒出一张拍摄于江苏无锡火车站的照片,配文只有3个字+2个标点符号:“无锡。善……”获得了19万次点赞。照片显示,无锡火车站为使用老人机、手机没电、无微信、无手机、不会操作等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通“无健康码通道”。发帖网友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无锡,就被这座城市的善举打动。
疫情期间,衍生出了健康码、线上预约、无接触式配送等多种数字化的交际模式,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便捷度。在这样一个全民“扫一扫”的时代,这项在不少人看来很简单的技能却并没有全面普及。在大多数人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之时,也应当想到那些没有搭上信息化快车的被“健康码”困住的人:除了老年人,还有许多被教育、环境所限制的中青年人。
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新技术层出不穷,智能化、数字化让社会运转更加高效,也就意味着信息化模式将会被长期沿用,而对那些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人群来说,或许会演变成生活的阻碍。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中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发展中国家,二是老年人口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应该着重两个方面:一、硬件的建设,整个适老设备的改造,包括小区、家庭,包括城市、农村整个环境更适合老年人的安全和便捷需求。二、社会建设和民生建设方面,怎样能够建立公共政策尊老、爱老、孝老,能够体现我们对老年人的关怀、关爱和关心,这是我们未来下一步在制度设计上所要侧重的两个方面。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在带给我们巨大福利的同时,它卷起的灰尘也遮掩了一些弱势者的身影,它隆隆的声响也覆盖了一些弱势者的叹息。不少“慢了一拍”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然而,在一个流动的时代里,他们也有出行的需要,不能提供健康码的他们,又该去哪里寻求社会支持?
哪怕是深受互联网影响的年轻人,也同样有难以出示健康码的尴尬时刻。手机没电也好,手机不慎丢失或者忘记携带了也罢,处于困境的他们,同样需要“温柔相待”。正视不能提供健康码群体的利益诉求,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无健康码通道”见证了公共服务的品质与成色,实现了换位思考、体谅和成全他人,真正做到了“想乘客所想,急乘客所急”。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变,让每一个从“无健康码通道”路过的人们,都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善意和温暖。
好风景不仅在于自然风光,也在于精神之美和人文之美。正如网友所说“许多城市花巨资做城市宣传,不如把细节做好”。实际上,在郑州、福州、西安、青岛等地,也有“无健康码通道”或者类似的举措。对于火车站、地铁、机场等方面而言,设置“无健康码通道”难免会增加运营成本,然而,这样做的社会效益却难以用物质财富来衡量。无锡火车站用一句“无健康码由此进入”的提示,产生了无声的互动效果,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口碑。
网友说
网友说
霍思铭:以老年人为代表的特殊人群在疫情期间的权益保障已成为舆论关注的重要议题,无锡“无健康码通道”不仅为其他地区采取类似便民措施树立了榜样,更凸显出涉事主体在应对特殊人群权益相关舆情时,应多采用同理姿态与柔性方式进行及时回应。
杨朝清: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让每一个在外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温柔相待。通过公共服务的精细化、人性化来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通过细节彰显境界,一个城市就会在老百姓心中更有位置、更有分量。只有懂得对弱势群体和特殊情形进行“温柔相待”,城市才会更有温度、更有希望。
王石川:健康码只是一个符号,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有太多人因无法接洽新事物而“气喘吁吁”,他们不是不想拥抱时代,而是无力拥抱。他们所遭遇的难题,绝不只是不懂得操作健康码,还包括形形色色的其他方面,对此有关部门应集中深入思忖,如何有效帮扶他们,让他们享受技术红利,让他们跟得上时代。不仅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如何对待那些被“遗忘”的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更是如此。什么是善,什么是爱,什么是人文关怀,答案就在如何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温情和善意,让他们尽可能活得有滋有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