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28|回复: 0

新疆洛浦:“时代地毯厂”见证时代的变与不变

发表于 2020-11-8 20:47: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8日入冬以来,夹在昆仑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新疆和田地区天气渐凉,当地厚重温暖、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羊毛手工地毯也到了产销旺季。

  在和田洛浦县布亚乡欧吐拉昆孜村的“时代地毯厂”,形似弯刀的梭织工具在二十几位女工手里飞速穿梭,一条条花色丰富、条纹精美的地毯在各色毛线的层叠中逐渐显现。

  这项富含民族特色的手工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代地毯厂”的老板麦吐送·胡普丁正是该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他从15岁开始编织地毯,一织就是46年。

  “这么多年了,除了辅助设备从木头的变成钢铁的,手工地毯的制作流程基本没变化,一直保持用料和编织技艺的原汁原味。”麦吐送摩挲着地毯,满脸自豪。

  手艺没有变,生活却在变。随着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和田地毯的需求量也增多了。此前麦吐送在家庭小作坊干活,2015年,在政府的资助下,他盖起了600多平方米的地毯厂,年产地毯面积最高超过1000平方米,远销内地以及国外。

  “以前都是土路,现在是大马路;以前是土房子,现在是安居房;以前是烧炉子,现在是电暖气。”麦吐送说。他在50岁那年还考了驾照,忙时去县城买料送货,闲时带着妻子进城逛街。

  “时代地毯厂”更带动了一批人脱贫。工厂里的25名工人中有14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46岁的阿瓦汗·乌卜力亚森在这里工作3年了,每个月收入近2000元。“以前跟着家里人也学过手工编织地毯,没想到还能成为专职工作。”

  2018年,欧吐拉昆孜村脱贫摘帽,去年人均年收入超过了9000元。

  “时代地毯厂”也在与时俱进。麦吐送坚信世代传承的手工羊毛地毯不会在纺织机械化的大潮下消失,但他也在尝试创新,探索个性化、定制化的地毯编织业务。

  地毯厂二楼的展厅里摆放着不少精美的手工挂毯,雪山草原、胡杨林和《清明上河图》等图景栩栩如生。他的女儿正在学习地毯编织电脑打样,帮他更好地传承这项非遗手艺。“毕竟手艺在,质量好,再加上个性化的设计,懂货的人总会买。”麦吐送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