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5月11日8时,倪宪堂又像钟表般准确地站在那台上世纪60年代的日式六角车床前,开始了自己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这一天,也是他进入榆次液压有限公司的第17个年头。
一身蓝色的工装,一顶同样颜色的帽子,倪宪堂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站在六角车床的一盏台灯下,始终微弯着腰,不是给卡盘加冷却液、就是摇动变刀手柄或纵横拖板,不到5分钟一个溢流阀的阀体就由毛坯被加工成了精品,之后,又被他扭身放到身后的铁筐内。记者静静地站在他身后,看着倪宪堂师傅加工好了6个阀体。直到记者弯腰拿起一个加工好的阀体,倪师傅这才发现身后有人。
今年46岁的倪宪堂初中毕业就从农村走进了榆次液压有限公司,成为专用阀分厂的一名车工。从那时开始,那台上世纪6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六角车床就成为他的伙伴,车床上的扩孔钻、镗孔刀、铰刀等6把刀、钻成为了他一天抚摸上千遍的亲密战友。无论分厂其他三台六角车床前的人员如何来往更迭,他都如磐石一般坚定地走过了17年。
走近六角车床,记者看到车床转起来时,不仅有很大的噪音,还有冷却液、铁屑、烟雾、碳粉四处飞溅,气味刺鼻。每加工一个阀体,都得经过那六道工序,但长年累月面对着枯燥的机器,倪宪堂不仅没有厌烦,而且那专注的神情似乎在告诉你,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
车出54个阀体时,已是12时多,倪宪堂洗了洗又油又黑的双手,还自我解嘲:“自从干了车工,这双手就从来没有洗干净过。”
在公司门口的小摊上吃了碗面后,倪师傅又回到车床前干起活来。这时,偌大的专用阀分厂,20多台车床前只有他一个人在干活。
“倪师傅,你不午休,不累吗?”记者问道。
“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没觉得怎么累。”
“那你一年就比别人少休息很多时间吧?”
“一年中,除了公司过年放假外,我几乎不休息。17年来,我记忆中休息时间最长的一次是3天。那是2008年,我家乔迁新居,两个孩子上学,我不得不帮爱人收拾家。”
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作风,正是这种勇于奉献的精神,倪宪堂17年干了别人28年的活,每天加工阀体130个,是别人出活的2.5倍。仅2007年,他就完成工时12000多个,相当于一名普通车工4年的工作量。
陪伴倪宪堂的六角车床是1965年建厂时引进的日式产品,设备老化,而所需加工的阀体内孔精度却要求很高,但倪师傅的加工零件合格率达100%,是液压公司质量信得过免检岗。倪师傅告诉记者:“没别的,就是手熟。”其实,在倪宪堂轻描淡写的背后,是他不为人知的付出和钻研。他是公司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常客,是最能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是把《车工工艺学》、《机械基础》等技术书翻烂的人。
2009年,公司加快新品开发步伐,参与新产品试制的倪宪堂,在无专用工装、刃具、卡具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修旧利废,解决了六项生产加工中的技术难题,为山东北汽福田汽车多路阀、武船机械厂控制器等新产品的试制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榆次液压有限公司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起来的,拥有液压行业惟一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曾经门庭若市。近年来,由于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外资企业的进入等残酷竞争,其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困难,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可是,不管外部环境怎样改变,倪宪堂对企业的忠诚不变。面对一些高薪的诱惑,他没有动摇。他说:“咱一个农民的孩子,是企业让咱成为一名技术工人,还给了‘山西省十大技术创新能手’、‘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人得讲良心,更要懂得感恩。”一次,河北宣化工程机械厂急需在两天内生产150台溢流阀。倪宪堂接受任务后,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三个面包吃得剩下半个,放在身旁的方便面压根都没顾得上启封。看着客户如期提货时对公司的感激,倪师傅十分自豪。
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倪宪堂在榆次液压有限公司这个最累、最脏、技术要求最高,但收入却一般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而且将继续干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