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工网讯 秋风习习,二把伙村景色醉人。
“2500公斤,今年的金莲花大丰收!”望着二把伙村的金莲花种植基地,王爱国不由感叹。不远处,几名农民一边忙着在地里锄草、杀虫,一边畅谈着今年的好收成。
49岁的王爱国是中润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去年,王爱国来到围场县二把伙村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二把伙村地处围场县兰旗卡伦乡东部,2016年被列为深度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贫困人口214人,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苦村、“空心”村。
“多亏了开滦人,带我们种下了‘致富花’,现在生活富裕了,日子更有奔头儿了。”如今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村民口中的“致富花”就是金莲花。金莲花属于多年生草本生物,生长期可达20年以上,每年花期5个月,可涵养水分、改良土壤,很适合在围场县地区种植。“金莲花不仅花型漂亮、花色鲜艳,而且花朵可以入药、做茶。”王爱国说,“盛花期可亩产干花25公斤,市场价在每公斤150元以上。”
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和论证,2019年,王爱国与其他工作队员从二把伙村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优势出发,积极与集团公司以及县乡沟通谋划产业,全力推进金莲花种植扶贫项目建设。项目总规模160万元,分两期建设。平整耕地、栽植、施肥以及建设库房和安装围栏……项目建设时期,王爱国天天泡在金莲花种植基地,了解种植方法,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大伙儿的热情特别高,都希望项目早日完成。”王爱国说。
“那100亩金莲花是去年栽植的,这60亩是今年新栽植的。这都是我们的‘致富花’,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指着远处的大片土地和刚被采摘下的金莲花,二把伙村村民刘小二脸上乐开了花。时至今日,王爱国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访贫困户刘小二家时的情景:老旧的土墙房已经破烂不堪,屋内十分凌乱,没有一处可以落脚的地方;家里一共5口人,母亲和媳妇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孩子年龄尚小。“由于需要照顾家人,平日里刘小二只能在村子里打些零工,收入很少。”王爱国说,如何让老乡摆脱贫困、鼓起腰包,这成了他的心头大事。为摸清全村的情况,王爱国对全村394户人家进行走访。从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到房屋安全再到日常饮食,他都了解得清清楚楚。起初,王爱国每隔两三天就要到刘小二家走访,鼓励刘小二参与金莲花种植。在王爱国的帮助下,从去年开始,刘小二积极参与金莲花的种植、采摘和烘干等环节,每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刘小二成了二把伙村种植金莲花的行家里手,这也使一家人摆脱了贫困。
栽下金莲花,收获“金疙瘩”。仅2019年,金莲花项目就为二把伙村创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此项目扶贫拉动效应明显,流转了17户贫困户的46亩土地,流转金每亩每年750元,创造土地流转金收入34500元;在金莲花栽种及园区管理维护中,优先雇佣贫困村民,为17人创造薪金收入56100元;将除草及养护等任务按责任区承包给89户贫困户,为贫困户创造承包收入62300元。
昔日的穷苦村正在变成美丽的金莲花产业园区。王爱国说,他们还将利用地域优势,打造种植、采摘、观赏、娱乐一体化生态旅游发展链条,带动更多村民走向就业致富路,干出一片“金天地”。金莲花种植基地、光伏发电站、“微工厂”……近两年,王爱国与其他工作队员一起想办法筹措资金,将资金投入村庄建设,全力打造脱贫攻坚示范村和生态田园果蔬产业村,使村民们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天气好的时候,村民们可以沿着新修的水泥路来到村里的文体广场,晒晒太阳,运动运动。晚上回家的时候,路灯把地面照得亮堂堂。看着漫山遍野的金莲花、自家养的鸡和鸭,村民们喜笑颜开。
目前,二把伙村所有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8000元以上。前不久,王爱国受到省委组织部和省扶贫办通报表扬,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栽下“致富花”,香飘小康路。在王爱国看来,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方向。如今,在王爱国等工作队员的带领下,二把伙村的村民们正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