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6|回复: 0

必须要从源头治理层出不穷的“套路贷”

发表于 2020-11-11 20:13: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安在线
    随着网络金融的兴起,一些犯罪分子趁机作乱,借用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大肆进行电信诈骗和“套路贷”犯罪。新兴金融工具成为犯罪“热土”,暴露出金融、电信等部门的监管不足与制度漏洞,源头端治理刻不容缓。
  “套路贷”的案例早已有之,再次听闻还是令人触目惊心。巨额利益诱惑下,有人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心智尚不成熟的在校大学生甚至未成年人,人为酿出了一幕又一幕本不该发生的家庭悲剧、社会悲剧。比如河南洛阳新安侦破的利用手机APP进行“套路贷”犯罪的案件,就是犯罪嫌疑人通过购买的手机软件,虚假注册公司、虚假宣传,网络放贷、电话催收,甚至暴力催收,导致有的受害人千元借款“滚”到65万,有的精神异常,有的流离失所,有的为还钱走上犯罪道路等。
  “套路贷”犯罪的快速蔓延,严重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治安秩序,尤其是其中掺杂的暴力、威胁、虚假诉讼等索款手段又极易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甚至造成被害人自杀、东借西筹等严重后果,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套路贷”为何多发于网络,大致原因有,一是技术手段落后,现有的全国诈骗电话防范系统,主要针对传统的语音电话网,对手机、互联网没有包含在内;二是主管部门责任不清楚,对互联网金融的源头端治理是归属网信办、公安局,还是通信管理局,没有明确界定;三是打击手段落后,与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高科技、信息化属性不相适应,大多数只能案发后识别;四是相关部门仅对有牌照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但是对没有牌照的便不纳入监管范围,导致无牌照的“野蛮生长”;五是大量短期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正规金融服务渗透率不够,给非法金融活动留下野蛮生长空间;六是消费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把享受当奢侈,对明显超出未来支付能力的借贷行为置若罔闻。
  遏制“套路贷”刻不容缓,要事后打击,更要事前防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事前防范,主要是从源头治理。一是职能部门要切实肩负起责任,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协会的互律作用、企业的自律作用以及金融消费者和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比如明确准入门槛、借助大数据提升监管效率和监管手段、厘清部门权限边界等;二是三大运营商应担负起主力军的责任,既要保证信息源发送方的合法权利,也要保证接收方得到的是合法安全的信息;三是各高校、中小学、培训机构等社会主体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加强防骗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消费观,提高其对不法侵害的警惕性;四是家庭教育要努力。父母家长除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套路贷”的基本套路外,更要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如此合力而为、持之以恒,才能最大限度地压缩“套路贷”的作乱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