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13 16:22:16
|
查看全部
以新型知识服务业态推动全民阅读和国家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由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发展的窗口期已经来临。为推动全国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管理的全面智慧化升级,使图书馆事业更好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和公众学习阅读,国家图书馆提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思路。
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将为5G、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生动的规模化应用场景,通过现代科技所蕴含的“技术智慧”,大力提升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智慧”,以全面激活创新创造过程中的“用户智慧”。
智慧图书馆建设将推动实现各级图书馆业务工作及服务活动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例如,通过建设智能立体书库,支持馆藏文献的快速自动分拣与借阅流通,全面提升图书馆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构建和部署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对图书馆资源、空间、设备、用户行为等数据进行动态采集与智能挖掘,实现对用户学习阅读需求的精准画像,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智慧化解决方案。
智慧图书馆建设将推动实现知识内容的多元立体集成,形成国家级知识仓储。例如,将传统印本文献、口述历史资料、网络原创作品,乃至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信息,纳入知识仓储范畴,通过智能挖掘和语义关联,形成智慧化知识图谱,支持用户基于问题场景便捷获取高质量知识资源,进行深度学习与创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努力打造一个多元参与、互利共赢的知识“集市”。例如,通过建立多维知识服务平台,建立内容审核、资源加工、用户画像、知识供给、版权管理等运营管理机制,为知识生产者、服务者和消费者的知识活动提供全流程支持与服务。
智慧图书馆还可为公众提供沉浸式阅读学习体验。例如,在各级图书馆部署无感借还、近场通信、智能问答等智慧服务系统,布设智能座席、智慧书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阅读舱等多媒体智能交互阅读场景,实现传统阅读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通过图书馆空间设施与用户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为公众提供集知识内容、设施设备与技术工具于一体的阅读学习和协同创新空间。
面对基层群众文化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智慧图书馆建设能够更好践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均等性、普惠性的要求。例如,通过建设覆盖全国的文献智能传递体系,依托社会化物流,支持城乡居民高效便捷地预约、借阅全国图书馆的书刊文献;在5G环境下,利用高保真全息影像摄录、零时差传输等技术手段,使百姓通过身边的智慧图书馆线下服务空间,远程获取与现场活动等质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通过智慧化数据分析决策系统,支持文化主管部门基于对图书馆用户行为与服务数据的监测、分析,优化图书馆及基层服务网点的规划布局。
智慧图书馆不仅是图书馆面向智慧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发展理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引领图书馆行业进入崭新发展阶段,以高质量知识服务,为国家创新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为国家图书馆馆长)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3日 20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