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回复: 0

未来已来,检验技师,生存还是毁灭?

发表于 2020-11-13 20:56: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本次的新冠疫情期间,除了勇敢无畏的医护人员,AI+医疗,一个年轻的种子选手,也被推上了真刀真枪的淬炼场。





在抗疫一线,从“一对一测温效率低”、“核酸检测比较慢,还常出现假阴性”到“高危区域容易感染”,在这场争分夺秒的速度战里,现有医疗能力展现出许多不足,而AI+医疗却越来越展现出它的优点。






看到过一篇文章,文中说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朱岩梅曾经去过一家医院,看到检验科的医生在做核酸检测时大部分是手工操作,而他们“火眼实验室”装备的华大智造自动化标本制备系统采用一站式核酸提取,每小时可以提取36~96个标本,一名检验人员可以同时操作三台。


“我们自动化提取的时间是1个小时,而且最多可以提取96个标本。而如果是穿着防护服,人工提取1个标本花2个小时左右,那就相当于现在医院都是走羊肠小道,而我们是在高速公路上跑。”


第三方检验机构已经开始,未来医院检验科还远吗?






从智能问诊导诊,到影像病理分析,从新药研发到健康数据跟踪,未来已来,而且势不可挡,AI+医疗的背景下,检验技师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李轶主任曾经问过我们这些学生:


检验科机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当流水线替代了重复劳动;
当人工智能替代了形态学阅片;
当质谱解决了大多数细菌鉴定;
当分子诊断解决了剩下的难题;
我们检验人员存在的价值在哪里?


没有了价值的检验技师,你害怕下岗吗?你会下岗吗?你不下岗谁下岗?!






No-Number-
02

你害怕下岗吗?


首先,医务工作者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救死扶伤,不管是医生,护士,药师,检验师,分工不同,目的都是一样的。


而医疗+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为了与医生群体一起更好地造福广大病患。


人工智能在未来可以取代甚至消灭某些职业,但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医学史上,有这么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句话,最初是在19世纪现代医学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流传开的,这说明古代的医生就发现了。医学关注的不仅是人的病,更是病的人。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命。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不仅要有技术支撑,更要有人文关怀。


但人工智能不会察言观色,也不会抚慰人心,无法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只有医生才能感知到患者的疾苦,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安慰。医疗人工智能任劳任怨会干活能能读懂数据和片子,而医生则会微笑能读懂人的喜怒哀乐。因此,医疗人工智能和医务人员是有本质区别的。






人工智能诊断疾病只需要有理有据,而医务人员看病治病诊断病的过程还需要有情有爱。


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强调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所以,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医务人员都不会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


哪怕人工智能化最普及的检验科,也不会轻易被取代,因为,只要明白,我们服务的也是患者,只不过相对于医生,我们间接通过临床医生服务患者,临床医生需要的应该不只是冰冷的数据,还有适当的中肯的建议。




No-Number-
03

我会下岗吗?






李轶主任还问过一句话,工作多年,你有没有被临床医生咨询过相关问题,或者有没有被临床医生叫去会诊过?


一个从来没有被医生咨询过问题的检验人员是失败的。


这个时候的你已经变成机器人,上班power on,下班power off,是机器总会逃不开被报废或者淘汰的命运。





或许你说你也跟医生沟通啊,遇到危急值会复查,会报告给医生,对不起,这样仪器也能自动设置。


目前来说,人与人工智能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足够的弹性思维与能力,简单的一问一答,只“沟”不“通”。


我们实验室工作人员面对的是标本,所以不能根据检验结果横向推测患者病情,一定要沟通临床全面认识患者(的病情)。


而临床医生面对的是我们,不是仪器,他们不懂仪器原理,项目的干扰因素,患者状态与采样的影响因素,不知道检验科有了什么新业务更能辅助诊断某些疾病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长处与优点,判断结果的"真与假"、推广我们开展的新业务,开展不了但是只要对诊断有帮助,甚至可以推荐医生通过第三方检验机构开些不常见但又很有必要检查的项目,协助临床诊断等等。


顺便说一句,现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相当专业,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化验项目都有,甚至有些省级三甲医院做不了的项目都外送给他们,其检测结果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更关键还提供上门接标本,送化验单服务,符合我们这些相当基层的需求,比如我们医院就和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合作做些自己开展不了的项目。


只有急临床之所急,才让临床重新认识并了解我们,最后让他们以依赖我们。



毕竟,高水平的临床决定着实验室的进步,低水平的实验室制约着临床的前进。


还是那句话,医务人员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密不可分,合作才能共赢。


检验人员不管是检验技师还是检验医生,哪有那么分明的界限,如果有一天,为了生存不得不干,什么活是我们干不了的?只要付出能得到应有的汇报,就算是检验技师,给一个支点,地球也能把它撬动!




No-Number-
04

你不下岗谁下岗





太多的人说,我此生所愿,只是一个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但我们明明生活在一个飞速进步,大江奔流的时代,这个时代变革日新月异,我们就好像一艘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的船,只能做好随时和波涛斗争的准备。


去年有两条刷屏的新闻,我印象深刻。


一条新闻是,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把地方上的路桥收费站都取消了,之前收费站的工作人员也面临着下岗,于是他们去找有关领导讨说法。


在这群下岗人员中,一位36岁的大姐说:“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除了收费啥也不会,一句话在网上强烈讨论。


另一条新闻是,阿里巴巴年薪40万招聘资深产品体验师,要求年纪在60岁以上。





招聘结束后,首批应聘到岗位的10位大爷大妈参加了线下沟通会。其中83岁的清华学霸奶奶是十几个群的广场舞KOL(意见领袖)经常组织一些线下活动,62岁的曾大爷更是直接拿出自己做的PPT,他还有一手熟练操作Photoshop的绝活儿……


年轻网友纷纷表示:“直接碾压二十多岁还在用美图秀秀的我。”


一边是年过花甲古稀的大爷大妈大秀才艺,一边是36岁的女收费员哭喊自己早过了学新东西的年纪,除了收费什么也不会。


两则新闻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不懂得学习的人,正在被这个时代淘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势不可挡,如果你还故步自封,那么你不下岗谁下岗呢?安稳的人生如同温水煮青蛙,等回过神来早以万劫不复。


正如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所说: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有一天科技足够发达到把一切疾病扼杀在萌芽中,我宁可下岗扛麻袋。


毕竟几百年前的"医务工作者"都说过: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恙。这点思想觉悟我们一点都不比古人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