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29|回复: 0

做市民的放心“菜篮子”

发表于 2020-11-16 12:39: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过去5年,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我这个大半辈子与农业打交道的农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

1996年,我和丈夫一起创立了浙江吉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有围垦十二工段和楼塔两个蔬菜种植基地,二十工段水产养殖基地。现有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12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1000多亩,无公害粮食种植基地1500多亩。丈夫负责种植、养殖基地的具体工作,我负责公司的管理工作。

虽说是做管理,但我对农事并不陌生。我是农民的女儿,自小做过不少农活。小时候上学之余,还要抽时间到农田里干活。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天气最热、最冷的时候到水田里收割水稻。烈日下,戴着一顶草帽,挥汗如雨;冬日里,戴一双破布手套,双手冻裂。

如今,种水稻再也不必如此辛苦。五年前,我们增添了水稻种植。由于是上千亩规模化种植,从翻地、播种,到施肥、灌溉,再到收割、运输,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说实话,招工难,一直是我们的大难题,尤其是对蔬菜基地而言。因为蔬菜种植,多数工序是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全得靠人工。做农业苦,年轻人不愿来。现在从事农业的多是五十岁开外的“老农人”。好在近些年,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在不断加强,引导年轻人回归农业,让我们“老农人”看到了希望。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深。一是年初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市民能时时刻刻吃上“放心菜”。我们基地的蔬菜多是配送至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为保障非常时期的蔬菜供应,我天天待在蔬菜基地。工人回不来,我就穿上工作服、蹬上胶鞋、手拿剪刀,重拾“老本行”,下地干活。我每天对上市蔬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相关职能部门,确保蔬菜品质新鲜安全,而且价格不涨、品种不少。国内疫情稍微缓和时,国外疫情又严峻,粮食进口受影响。我和丈夫商量,今年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把粮种好,哪怕每亩产量高出几十斤,基地也能增产上万斤粮食。二是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作为“老农人”,我们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有着太深刻的体会。在我们家绝对看不到浪费一粒粮食的现象。在外面就餐,看到别人的剩菜剩饭,我们也会带回分类处理,剩饭运到养殖基地喂鸡喂鱼。

展望“十四五”,我们期盼着国家能带给三农更多利好消息,指导三农发展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