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6|回复: 0

“深二代”寻根:探寻数字地名的故事

发表于 2020-11-18 10:05: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宝安有不少以数字命名的区域,如2区、7区、9区……这些区为什么会以数字命名,原来是什么地方?宝安中学的周帅同学以此为课题带领几位组员来了一场“深二代”的寻根之旅。日前,他们的“宝安原老城区地名及背后的文化历史探析课题”顺利结题,几位同学在解答心中疑惑的同时,也对深圳的发展变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解开数字区的秘密

今年已经在宝中高中部就读的周帅告诉记者,一张停水通知让他萌发了以此为课题做一个探究性学习的想法,“通知上说9区、12区、13区等11个区停水,为什么有些相邻的区却不停水?这些数字区以前叫什么名字?后来又为什么以数字命名?”周帅将自己的困惑和同学们交流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有同样的疑惑。

几位同学经过交流后一拍即合,决定通过开展小课题探究,了解宝安原城区的历史发展情况,追索原地名,探究本地的风俗人情和文化内涵。此外,周帅他们还希望让更多的同龄人热爱成长的地方,“每一个地名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和时代特征,介绍宣传地名能让人们了解宝安,也希望能激发起‘深二代’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2018年8月,课题组正式成立,当时还在宝中外国语学校就读的同学们开始进行实践调研,包括资料搜集,文献阅读,调查、采访、了解宝安区的历史及原城区地名变迁的相关信息等,实地走访宝安档案馆、宝安区老干部中心等单位,了解地名故事、社区的文化习俗等。

带着成果走进学校、社区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课题组还设计了网络问卷,调查班上“深二代”对原有地名及其历史变迁的关注度。556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分区让近八成的人“找不到北”,还有超九成的人想要了解社区的历史及文化。

课题研究后期,课题组成员编写了《“深二代”的寻根之旅》文化宣传读本,到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外国语部向学生派送,还组织了《“深二代”的寻根之旅》专题展览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向大家讲解宝安原城区地名及背后的文化历史内涵。他们还向宝安区关工委汇报了小课题探究阶段性成果。宝安区关工委对同学们取得的成绩予以首肯,认为他们做了一件新时代在青少年中弘扬本土文化的好事,值得在全区推广。接下来,宝安区关工委将加大支持力度,向全区各社区征集《我家的地名故事》文稿,大力推进读本进校园的工作。

周帅在课题调研手记中写道,“我们对养育我们的土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整理出更清晰的脉络,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从中我们能寻找到归属感,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

宝安区教科院科研部主任杨涛认为,课题切中要点,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解决了两大问题——地名划分的依据和地名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传承地域文化有深远的意义,值得学生和指导教师深入探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